圖:內地「黑心中介」利用學生、家長對異地升學的深切渴望,作出「保錄取」等涉嫌違法的宣傳,甚至乎擅自為客戶偽造學術考試文件,以提高錄取率。
近年來,留學熱持續升溫,留學中介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讓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利用學生和家長的留學夢,通過誇大宣傳、虛假承諾等涉嫌違法的手段贏得信任,甚至於簽約後偽造申請材料,不擇手段兌現「保錄取」承諾,賺取高額中介費。
有業內人士提醒,申請前,申請人須先熟悉流程,正確認識學歷提升,保護自己的求學機會,不要輕信黑中介的所謂「保錄取」「保畢業」宣傳。當黑中介涉案金額較大時,往往會選擇跑路,且跑路前通常會轉移公司法人,即使法院判處法人須作出賠償,興訟一方最終或許仍無法追討全部經濟損失。\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北京報道
據多位學生和家長反映,一些留學黑中介在招攬客戶時,往往會誇大其服務能力和範圍,承諾過高的錄取率或提供不切實際的留學方案。有家長告訴記者,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類似機構,只要留言表示有興趣,就會收到「保錄取」機構的好友添加申請。
造假的成本可能很低,但代價高昂。學生一旦被發現申請材料造假,可能終生無法繼續學業。但即便利害關係如此明顯,在利益的驅使之下,一些機構依然鋌而走險。
記者了解到,一名家長花費100萬元人民幣,通過黑中介成功申請到倫敦大學學院的本科錄取名額,但學生在提交材料後發現,中介並未提供真實的成績和證書。最終,這名學生選擇放棄入讀,但中介卻拒絕退款,甚至威脅要洩露其材料信息。
中介跑路逃避判罰
北京房山區人民法院亦曾披露一起案件稱,2023年1月,張某委託某教育公司辦理兒子小博的出國留學手續,約定張某僅需向教育公司提供孩子的身份證,由教育公司負責辦理某國保錄高中的學籍材料等,但事實上,小博從未在該高中上過學。小博未通過教育公司出國留學,張某訴至法院,要求退還費用。法院審理後認為,教育公司通過提供虛假的保錄高中學籍成績資料辦理留學手續,嚴重違背了公序良俗,應為無效合同,故教育公司應退還張某已支付的費用。房山法院法官表示,造假行為不僅導致合同被認定為無效,情節嚴重的甚至構成詐騙罪、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等罪名。
業內人士「山路哥」在社交平台上發視頻透露,許多中介公司以「保錄取」為名,收取高額費用。實際上,他們所提供的材料大多是偽造的。近期「保錄取」問題被曝光後,不少中介公司在緊急幫學生撤銷申請。
針對黑中介所謂的「保錄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於今年9月發布了嚴正聲明與重要提示,提出個別中介機構聲稱的「保錄取」、「保畢業」等廣告宣傳,與國(境)外正規高校的錄取、畢業等相關要求不符,涉嫌欺詐或者誤導,請擬申請留學人員提高警惕、防範風險。
有業內人士亦提醒,切勿相信黑中介說的「保錄取」和「我們給你做學歷」等類似話術,其中往往涉及非法行為。倘若學生明知故犯,抱有僥倖心理,提交假材料,極易被高校查明。家長們選擇留學機構時,不要人云亦云,而要多打聽,多親自走訪,雖費時費力,但有助於安全避險。
也有相關從業人士透露,當黑中介涉案金額較大時,往往會選擇跑路,且跑路前通常會轉移公司法人,即使法院判處法人賠償,興訟一方最終或許仍無法追討全部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