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兩岸觀察/民進黨越是數典忘祖越早被民眾唾棄

時間:2024-12-08 05:02:15來源:大公报

  給民族英雄鄭成功貼上所謂「殖民者」的抹黑標籤、在孔廟宣揚「台獨」思想、將媽祖等民間信仰打成「統戰工具」……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抓緊推行「去中國化」,種種倒行逆施、數典忘祖的行徑令人瞠目結舌,簡直匪夷所思。

  今年是民族英雄鄭成功誕辰400周年,兩岸陸續舉辦紀念活動。眾所周知,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一直被視為民族英雄。但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卻給鄭成功貼上所謂「殖民者」等標籤,試圖不斷抹黑,讓人直呼民族敗類。

  有着三百五十多年悠久歷史的台南孔廟,擁有「全台首學」的美稱,竟也成了一些人宣揚「台獨」的工具。上月,時任台南孔廟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石牧民,被指控在其一年的任期裏,不僅在孔廟導覽解說上宣揚「台獨」意識,甚至說孔子「太中國了」,聲稱要「用『台獨』包圍中國」,結果遭到島內聲討,被迫灰溜溜下台。

  除了「綠化」糟蹋孔廟,民進黨當局甚至還匪夷所思地把媽祖等民間信仰打成「統戰工具」,為了「抗中保台」連神祇都要「抹紅」。台灣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公然聲稱,不只是媽祖,「保生大帝、關帝爺、神農大帝,都是中共對台統戰的工具」。

  在「去中」同時,民進黨當局卻不忘「戀殖」,不斷刻意淡化抗日、台灣光復等事實,粉飾殖民統治。民進黨當局一再美化、宣揚荷蘭殖民台灣的所謂「台南400年」和日本殖民台灣的50年。反而島內曾經非常重要的節日「光復節」等,近年卻備受冷落,各種紀念活動早已擱置多年。

  今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當天,台灣地區唯一一座慰安婦紀念銅像被移除。近年來,島內的一些日式建築被美化列為「古蹟」,甚至連作為紀念抗日英烈的桃園忠烈祠,也被假借「推動旅遊」名義,恢復了日本殖民時代的桃園神社面貌,供奉上日本神祇,成了「媚日神社」。

  民進黨種種數典忘祖行徑的背後,究其根本還是要推行「去中國化」,企圖割斷兩岸歷史與文化血脈,鼓噪島內對立分裂,製造同胞心靈隔閡,為「台獨」鋪路。

  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這又豈是民進黨所能斬斷的?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改變不了深植於台灣社會的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割裂不了兩岸的歷史連結和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

  「台獨」分裂行徑同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台獨」分裂勢力若一味認賊作父,倒行逆施,必然引起台灣民眾對其引發戰火的恐懼,其越是數典忘祖、倚洋謀獨,越早被民眾所唾棄。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民進黨當局的數典忘祖,不過是一時的逆流,終將會被歷史所清算和拋棄。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大公報記者葛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