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互聯互通/探索異地養老 滿足港澳長者需求

時間:2024-08-02 05:02:38來源:大公报

  圖:7月5日,居民在廣州市荔灣區金花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測量血壓。\新華社

  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受訪表示,近年內地在退休養老金保障、完善社區養老措施等方面不斷提升,推出託老機構、長者食堂、星光老人之家、長護險、時間銀行、家政中心等符合老年人實際需求的多元化服務。此次《決定》明確提出要「發展銀髮經濟」「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等措施,為今後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指明方向。彭澎建議,未來大灣區可在港澳人士異地養老安排方面進行一些探索嘗試,持續推動灣區養老服務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在內地「跨境養老」,已成為港澳老年人養老新趨勢。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深化養老服務合作開始,粵港已擴展針對養老的「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香港「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也納入了更多大灣區核心城市的醫療機構,方便港人北上就醫、養老。另外,為滿足港澳居民尤其是居粵香港長者的就醫需求,還出台了「港澳藥械通」政策,打通了國際先進創新藥械快速進入內地臨床應用的通道,為港歸長者在灣區內地就醫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有在粵生活港人表示,期待隨着三中全會政策的落地實施,灣區間各城市可以進一步打破制度壁壘,繼續擴大香港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實現內地和港澳的醫療系統信息互聯互通,商業保險公司簡化港澳老人在內地就醫後支付和理賠的流程等,積極探索港澳人士異地養老制度安排,為大灣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養老服務。\大公報記者黃寶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