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觀察/發難「新三樣」背後的新花樣\馬浩亮

時間:2024-04-05 04:03:16來源:大公报

  時隔9個月,美國財長耶倫再度訪華,這也是今年以來首位踏上中國土地的拜登政府閣員。不過,在此次啟程前夕,耶倫對中國經濟發難,並直指太陽能、電動汽車和鋰電池,而這正是中國外貿表現最為搶眼的「新三樣」。美方指責中國推行低價傾銷,並扣上了「不公平競爭」「扭曲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全球供應鏈」「傷害美國企業」等多頂大帽子。一些持偏見者甚至發明了「工業海嘯」之類聳人聽聞的概念。

  幾年前,在5G發展的關鍵節點,美國從芯片着手挑起貿易戰和科技戰。而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刷新中國出口的「封面」時,又被美方當成了火力點。這種新花樣,實則仍是「新冷戰」思維的產物。正如習近平主席2日與拜登通電話時所指出的:「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越拉越長。這不是『去風險』,而是製造風險。」

  實際上,「新三樣」亮眼成績的市場邏輯並不複雜。中國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得益於技術創新、自由競爭,以及完備的產業體系。並且,中國汽車業的開放步伐一直走在其他行業前列,汽車業外資配股限制已完全放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企業補貼也在去年全部取消。特斯拉等外資車企更在中國收穫巨大紅利。再以光伏產品為例,去年中國風電機組裝機成本創歷史新低,僅為美國同等成本的五分之一。企業與消費者如何「用腳投票」,便不難理解。

  西方借「新三樣」玩花樣,將貿易問題政治化,推行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綠色壁壘、安全壁壘等非傳統壁壘層出不窮。歐盟去年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傾銷調查,並通過《新電池法案》對中國的鋰電池構築規則壁壘。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甚至聲稱,中國電動汽車會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被「武器化」。

  聯合國貿發會議此前警告,2024年全球貿易仍「高度不確定且總體悲觀」。面對各種新壁壘、新花樣,中國應加強關鍵技術領域進行超前布局,提高防範「卡脖子」的能力;在產品出海的同時,積極拓寬產業出海,增強應對風險的韌性。而始終以開放姿態保持對話磋商,亦是不可或缺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