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以對話推動文明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時間:2024-03-16 04:03:20來源:大公报

  連接雅典衛城和比雷埃夫斯港的安德烈亞辛格魯大街,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們曾無數次走過。這也是柏拉圖《對話錄》中許多精彩對話發生的地方。今天,人們在這裏溝通智慧,連接東西,開啟新的對話。

  這個春天,以「文明的起源與文明的互鑒」為主題,一群來自中國和希臘的青年學子從雅典衛城出發,探訪考古遺址、博物館,追溯歐洲文明起源。

  從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成立,到「中國─希臘文明比較」聯合碩士項目的啟動,從《文明互鑒》國際學術期刊的籌辦,到學者互訪等活動的舉行,中希文明交流互鑒的勃勃生機與美好前景令人期待。

  「這是一場互學互鑒的對話。我們的文明具有互補性。我們尊重不同文明之間的平等性。在當今變亂交織的時代,我們能夠通過對話展現和平的價值……」對於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文明對話,希臘前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深有共鳴。

  「我與習近平主席談論過我們的文明得以存續的最大秘訣是什麼,為什麼留存至今的是我們的文明?」帕夫洛普洛斯說,文明是通過人與人的溝通建立起來的,那些故步自封、自我孤立的民族如同在身邊築起一堵牆,最終走向衰落。

  文明對話的價值,不僅在於增進對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友誼,更在於互美互鑒,彼此增益,攜手向前。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內國際場合深刻闡釋中國的文明觀,親自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

  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習近平主席高屋建瓴,「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強調「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出「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的真誠呼籲……

  習近平主席以開闊的文化視野、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堅定的文化自信行走世界,傾聽歷史的訴說,觸摸多彩的文化,彰顯文明的力量。

  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同樂手一起敲奏鋼鼓;在斐濟,穿上「布拉衫」,用心聆聽原住民的祝福歌謠;在法國尼斯,與馬克龍總統暢談文藝復興與開放精神……一個個經典瞬間,印證了「相知者,不以萬里為遠」,更讓人感受到海納百川、智慧謙和的大國之風。

  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台上,習近平主席向聽眾講述一段東西方文明交往的故事: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四大發明帶動了世界變革,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中國哲學、文學、醫藥、絲綢、瓷器、茶葉等傳入西方,滲入西方民眾日常生活之中。

  簡明的話語,蘊含深刻的哲理:交流與互鑒,是驅動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馬克思認為,火藥、指南針、印刷術,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當技術進步帶來歐洲社會生產力的躍遷,孔子和他代表的東方智慧,則猶如一盞思想明燈,點亮了歐洲的啟蒙時代。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認為,《論語》所倡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應成為每個人的座右銘;德國啟蒙運動先驅萊布尼茨視中國的知識為「不可估量的財富」;荷蘭理性主義哲學家斯賓諾莎認為當時中國治理國家的方式比同時期的西方更符合人性;法國重農學派主張的「自然法」,其根源正是中國「道法自然」思想……

  回顧「東學西漸」的歷史,習近平主席指出,「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受到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這是交流的魅力、互鑒的成果」。他引用萊布尼茨的話說,「唯有相互交流我們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點燃我們的智慧之燈」。

  法國中國問題專家、作家萊婭.貝西說,在日益動盪不安的世界中,歐洲和中國更需加強文明互鑒,歐洲尤其需要了解中國的文化和哲學,只有增進彼此文化的交流對話,才可能「避免兩極世界,找到一條和平道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