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8月29日,華為推出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用戶即使在沒有地面網絡信號的情況下,也可以從容撥打、接聽衛星電話。
【大公報訊】綜合內地媒體報道:華為一小步,衛星通信一大步。8月29日,華為Mate 60 Pro在未召開發布會的前提下直接「從天而降」,推出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雖然萬眾期待的芯片配置還未公布,但新推出的可以雙向通話的衛星電話功能卻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據華為終端官方介紹:「即使在沒有地面網絡信號的情況下,也可以從容撥打、接聽衛星電話,讓你時刻在線。」
繼去年華為Mate 50成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大眾智能手機,今年上半年華為P60再次全球首發第二代衛星通信技術、實現與北斗衛星雙向通信以來,華為手機在衛星通信領域不斷探索,這次推出可以雙向通話的衛星電話功能,這意味着華為恢復了一年兩款旗艦手機的發機節奏,手機業務正逐漸回歸正軌。早前有供應鏈消息稱,華為將今年手機出貨量目標由年初設定的3000萬部上調至4000萬部。
衛星電話是基於衛星通信系統來傳輸信息的通話器,也就是衛星中繼通話器。通俗來講,普通手機是通過地面的基站來傳輸信號,而衛星電話則通過衛星的信號網絡來實現通信功能。
屢建奇功 關鍵時候「能救命」
目前的衛星電話多數外形粗獷,體積龐大,配備着一根長長的衛星天線,有點像縮小版的「大哥大」。它的核心功能就是衛星通信,能接打衛星電話、收發衛星短訊,甚至還能用衛星數據網絡上網。
在資費方面,一台天通一號衛星電話大約在2500-5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而通訊資費則明顯比常規的號卡資費貴出一大截,目前海事和舒拉亞衛星電話的通話資費在每分鐘1.6元左右;銥星的資費則高達6.8-8元;中國電信的衛星電話卡年費1000元,包含750分鐘語音和5條短訊。
雖然使用到衛星電話的機會少,但關鍵時候卻是真的「能救命」。2008年汶川地震時,在震區地面網絡全面癱瘓的情況下,一名中國電信汶川分公司員工用一通衛星電話,讓外界聽到汶川人民呼救的聲音。去年年底,有一位女騎手在駕駛摩托車穿越西藏無人區時,因車輛油箱受損而無法前行。幸而她利用隨身攜帶的衛星電話請求援助,才讓救援隊在荒無人煙又有野狼出沒的危險地段及時找到了她。
衛星互聯網納新基建範疇
2020年,國家發改委正式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範疇。工信部也指出,衛星互聯網是繼固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絡之後新興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是全球信息通信網絡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在各國不斷提升衛星數量的同時,衛星通信技術也在持續演進。5G NTN(Non 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網絡)作為3GPP在R17階段制定的基於新空口技術的終端與衛星直接通信技術,可以使傳統的3GPP地面網絡突破地表的限制,向太空、空中、海洋、陸地等自然空間擴展,實現「空天海地一體化」。
目前,內地廠商已從多方面開始推動5G NTN技術的發展。其中,中國電信衛星公司攜手合作夥伴共同完成了國內首次5G NTN手機直連衛星外場驗證,成功實現了基於現網環境下的5G NTN手機直連衛星空口雙向連接;中國移動率先完成國內首款5G IoT NTN手機直連衛星實驗室驗證,支持雙向語音對講和文字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