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已故金庸先生昔日與嘉興學院學生親切交談,並深情寄語。右圖:金庸圖書館是內地唯一以「金庸」命名的圖書館。圖為當年圖書館正門。
在內地自媒體人「六神磊磊」發文「懇請相關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圖書館」引發社會極大關注後,23日下午,圖書館所在城市浙江嘉興官方立即作出回應,表示絕不會「一拆了之」,具體保護利用方案正在優化論證之中。同時強調,如果有更好的方案能夠弘揚金庸先生的武俠文化,將在充分徵求社會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予以吸收採納。將金庸圖書館留下來、還要用得好,這是留給嘉興市的一道考題。有專業人士表示,贊成將「金庸圖書館」隨嘉興學院搬遷,而圖書館原址可改建成為金庸紀念館,並融入區塊規劃,更好地成為嘉興文化地標。\大公報記者 王莉
在23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嘉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朱斌表示,在城市有機更新過程當中,建設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堅持在建設過程中延續城市的特色風貌,並保持城市記憶,切實推進城市更新引領嘉興城市高質量發展。
曾親自參與杭州德壽宮遺址保護,同時又是嘉興老鄉的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會長華雨農對於金庸圖書館的活化利用有着他的看法。他表示:「儘管這個建築的歷史並不是很長,但嘉興作為金庸先生的家鄉,而且他也親自到訪過這裏,相信最初選址之類的議題他肯定也有參與,所以從尊重他個人初衷的角度來考慮,這一建築盡可能不要隨便拆遷或搬遷。」
華雨農坦言,現在很多地方都面臨着城市發展與文脈保護難以平衡的問題,最終導致出現「千城一面」的現象。對此他認為,要解決這一矛盾,首先需要當地政府通盤考慮,對城市文化建築的活化利用有大的格局,長遠的眼光。要充分認識到,一座城市「文化力」的提升是需要積累的,「文化力」的提升也必然能帶來經濟、人才等多方面的效應。
保護利用 以「文脈」引「人脈」
「比如杭州南宋皇城遺址、德壽宮遺址等保護活化都是很好的案例。從表面來看確實投入了很大的財力物力,但從城市整理利益去考慮,城市的文化效應、『文化力』是不可估量的。」華雨農表示。事實也證明,「文脈」活化利用得好自然會引來「人脈」興旺,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比如,杭州一些歷史遺跡被保護活化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每天從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各地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為杭州旅遊帶來了「人氣」和「財氣」。
深掘資源 城市文化添底蘊
嘉興民間慈善人士張浦(化名)是一名十足的金庸迷,同時自己也曾捐贈過希望小學。他從慈善捐贈的初衷出發,認為金庸先生捐建圖書館的目的是為反哺家鄉教育,所以更贊成將冠名的「金庸圖書館」隨嘉興學院搬遷,而圖書館原址可改建成為金庸紀念館,並融入區塊規劃,更好地成為嘉興文化地標。
「這既遵從了金庸先生對嘉興教育事業關心支持的初心,又體現了嘉興名人文化建設的傳承與發展。」張浦認為,隨着社會經濟和城鄉的發展,許多捐贈建築都面臨着搬遷拆的問題,自己曾經捐贈的一所希望小學就遇到過撤併的問題。「當時離捐贈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但當地政府還是聯繫到我來徵求意見,並詳細說明了拆除哪些建築,保留下來的建築也清楚設定了使用原則等。」因此他認為,不論原址拆或不拆,首先不能違背金庸先生的捐贈初心。如果能夠同時活化利用好原址,傳承金庸武俠小說文脈,對於金庸迷來說是一大幸事,對於嘉興城市發展來說也是更添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