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國家衞健委:本輪疫情基本結束

時間:2023-02-24 04:26:12來源:大公报

  圖:梁萬年表示,內地本輪疫情已經基本結束。圖為2月20日,遊客在海口日月廣場逛古風市集。\新華社

  【大公報訊】2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衞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中國已經受住了這一輪新冠疫情的衝擊和考驗,建立起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從疫情本身的特點來看,可以說這個疫情已經基本結束」。梁萬年表示,從全球角度看大流行狀態還存在,但中國新冠防控取得了重大的決定性勝利,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成功走出大流行,創造了一個典範。

  綜合中新社、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楊峰表示,2022年11月以來,圍繞「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目標,中國不斷優化調整防控措施。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疫情防控平穩轉段,2億多人得到診治,近80萬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未出現春節假期人員大規模流動導致的疫情大範圍傳播擴散。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

  做好準備 應對病毒量變質變

  談及未來如果出現致病力、致死率較強的變異株應如何應對,梁萬年表示,新冠病毒變異是常態,從公共衞生角度來看,病毒變異分為兩類,一類是量變,我們稱之為漂移,它頻繁發生,但是它不具備公共衞生意義。另一類是質變,其變化導致疾病的傳播力和致病力的獨立變化,對人群疾病的流行和疫情的嚴重程度已經產生影響。「質變這種變異是我們一直所關注的」,梁萬年說,這是病毒變異研究的重中之重。

  梁萬年表示,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做好工作、做好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一切質變的變異。要布局好監測網絡,強化病毒變異的堅持能力,做好防控能力建設,包括預警能力、處置能力,疫苗進一步研發能力和快速檢測能力,力爭能夠早發現、快速處理、精準防控。此外,還要加強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包括重症救治能力,中醫藥的有效使用等。研發和使用更可及、更方便、更有效的藥物,加強感染者的健康管理和感染者的康復等。

  形成檢測疫情子系統 強化預警

  楊峰表示,2022年12月,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會同有關部門在傳染病網絡直報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監測渠道,形成多個監測子系統,包括病例報告監測系統、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診室)監測系統、哨點醫院監測系統、病毒變異監測系統、污水監測系統、重點機構聚集性疫情監測系統、人群核酸和抗原檢測系統、醫療機構在院病例監測系統、社區人群哨點監測系統、網絡調查系統等。現已初步形成兼顧常態和應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農村、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的多渠道監測體系。下一步,將進一步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加強疫情監測和常態化預警能力建設,提高監測質量,強化監測預警機制,完善跨領域、多學科專家隊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