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創科路上/港科大吳宏偉奪何梁何利獎

時間:2023-02-18 04:25:42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科技大學吳宏偉教授獲頒何梁何利獎。\受訪者供圖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吳宏偉17日在北京獲頒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這是疫情三年以來香港科學家首次獲得何梁何利獎項,也是兩地走出疫情陰霾後首位香港科學家赴京領取重要科學獎項。「狀態相關非飽和土本構關係及應用」是吳宏偉帶領團隊研究逾二十年的基礎研究成果。他參編了全球首部非飽和鬆散土邊坡評估與設計指南,助力香港滑坡風險的顯著下降,實現近10年零傷亡的歷史紀錄。\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我特別高興,也特別激動,兩地科研交流活動終於從線上走向線下」,吳宏偉在領獎後表示,獲得科技獎勵代表着國家對自己學術成果和能力的肯定,希望能招攬更多內地英才赴港學習,更希望將科研成果推廣到內地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助力更多民眾的生活更加綠色、安全。吳宏偉曾以「狀態相關非飽和土本構關係及應用」榮獲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但卻無緣參加2021年初舉行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此次,吳宏偉再獲何梁何利獎,終於得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感受這份殊榮。

  成功用於巴西馬來西亞等地

  「狀態相關非飽和土本構關係及應用」是吳宏偉帶領團隊研究逾二十年的基礎研究成果。回想起為何選擇非飽和土作為研究,吳宏偉說,在英國攻讀博士時,研究方向是城市地下建築研究。地表土絕大多數處於非飽和狀態,是所有構築物和邊坡的承載體,也是植物生長的根基。在人類工程活動和極端氣候的誘發下,非飽和土易發生變形、失穩滑坡等災害,進而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1995年回到香港後,他發現全世界關於非飽和土的研究很少,同時,香港和東南亞多地都深受斜坡安全等問題困擾,於是他將針對非飽和土的基礎研究作為方向,從全新的視角研究這一重要課題。

  「數以噸計的泥巴從山頂傾瀉而下,還沒回過神來的居民,瞬間就被埋在了樓裏。」這是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對1972年和1976年香港秀茂坪滑坡的描述,這兩場事故共造成89人死亡;2014年美國華盛頓州Oso滑坡造成43人死亡,為美國滑坡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事故。吳宏偉團隊應用新理論對這三場災害進行了分析,均成功判斷了滑坡的發生。他參編了全球首部非飽和鬆散土邊坡評估與設計指南,用於中國香港、巴西與馬來西亞等地,提升了非飽和土邊坡的設計與治理水平,助力香港滑坡風險的顯著下降,實現近10年零傷亡的歷史紀錄。

  目前,吳宏偉帶領團隊研發的新型非飽和土實驗系統已被全球近300家研究院、大學和政府部門採用。隨着人們逐漸走出疫情陰霾,兩地科研應用合作已重啟,他相信非飽和土的理論和應用亦將發揮越來越大作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