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灣區發展新動力 人才篇/國際人才聚灣區 香港「築巢引鳳」

時間:2022-11-17 04:25:56來源:大公报

  左圖:施政報告提及的人才政策吸引大灣區畢業生。圖為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學生拍攝畢業照。\受訪者供圖;右圖: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與人才智力展區。\中新社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推出引入人才措施,包括引進重點企業落戶香港,延攬國際創科領軍人才;激勵產學研協作,百億資助百團隊。專家說,粵港可攜手「築巢引鳳」提升灣區人才競爭優勢。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常務副主任李遠清稱,實驗室將借助香港吸引國際人才措施加強與香港高校及相關單位合作,助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科研港青認為,通過香港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前來大灣區,可促進灣區企業和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對於初創企業加速產品落地、打開海內外市場有積極作用。\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盧靜怡、方俊明

  「對於科研港青及初創企業都是一大利好!以後我們也能以企業名義申請並主導一些科研項目的研發,針對市場做更好更精準的產品開發。」憑藉「吞嚥易」項目(專注於老人吞嚥障礙食品工程)在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的港青周益俊,對施政報告中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商品化的「產學研1+計劃」、吸引人才措施最為期待。

  夥伴來自全世界 組建最強團隊

  周益俊表示:「我理解是有了這個『產學研1+計劃』,初創企業或產業公司都可參與其中,且擁有更多主動性和主導地位,使研究成果更精準應對市場需求。」他期待政府全方位宣傳,讓企業獲得申請條件、如何參與等資訊,初創企業才能真正受惠。

  從創業開始,國際化人才構成了周益俊創業團隊的「最強大腦」,當中既有同為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歐陽曉瞳和她在帝國理工學院的博士同學Abellona,以及英國劍橋大學主修經濟學的Albert等人。核心創始團隊成員各有分工,有人專注於研發,有人則負責開拓市場,項目進展堪稱神速。2019年6月成立公司並開始研發,2020年中完成產品研發,進入生產及推出市場的環節,同年周益俊帶着項目進駐深圳、廣州,通過參賽等形式,在灣區一步步拓展市場版圖。

  周益俊說,目前「吞嚥易」產品在深圳港科大研究院和港中大研究院都設有實驗室。大灣區各城市都有很多科研扶持措施,但大都要以大學名義申請,研究方向也偏學術,產品投入市場需要轉化和調整。對於周益俊來說,他最期待的就是香港加入「搶人才」大戰後,可以吸引更多的國際科研人才前來大灣區發展,自己的創業項目也能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使研發團隊更加完善。

  分工明確 港研發深穗轉化

  「香港具有科研優勢,內地具有低成本生產和應用人才多等優勢。」目前,周益俊的團隊分工就是香港負責前沿性研究,內地偏重技術轉化。周益俊認為,通過香港吸引更多國際科研人才前來,不僅可以促進灣區企業和高校的產學研合作,使前沿技術和成果轉化實現更好互補,又可以聯手培養行業人才,對於初創企業加速產品落地,打開海內外市場也有積極作用。

  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就看中了香港對於吸引人才聚集的優勢。該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李遠清表示,實驗室處於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節點,希望通過借助區位優勢廣泛吸納人才,包括借助香港吸引國際人才的措施,加強與香港相關高校與單位的合作,通過實驗室「博士工作站平台」進行聯合培養與承接高端人才,共同助力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