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女博士辭職回國養大閘蟹

時間:2022-11-15 04:25:41來源:大公报

  圖:姚嬌寅在漁船上,對着鏡頭展示剛剛打撈的大螃蟹。

  【大公報訊】據揚子晚報報道:眼下正是陽澄湖大閘蟹爬上餐桌的時候。在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鎮東陽澄湖,一名年輕女子常划着漁船到湖中巡查一番,下網捕一籠大閘蟹,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快樂。她叫姚嬌寅,從小在陽澄湖畔長大,目前是一位同濟大學博士研究生,從新加坡辭職回到陽澄湖從事大閘蟹養殖銷售行業近10年。文學專業的她喜歡研究古籍,從《齊民要術》等一些典籍中找到了製作醉蟹、蟹粉的小竅門,從而製作出了風味獨特的蟹產品。未來,姚嬌寅想把自己所學更好地融入到螃蟹生意中,做一名「新農人」!

  姚嬌寅是土生土長的巴城鎮人,她的父母從1992年開始在陽澄湖養殖大閘蟹,同時經營着一家餐飲店。姚嬌寅碩士畢業後被新加坡教育部以人才計劃引進,從事海外教育工作。「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我考慮到父母年紀大了,我又是獨生女,就想回家幫助爸媽,讓他們不再那麼辛苦。」姚嬌寅笑着說,「當時父母和身邊的朋友都不贊成,說研究生畢業怎麼能回來當農民,他們希望我做白領。」

  改善傳統經營 收入翻番

  姚嬌寅說:「父母不會用智能手機,跟不上網絡時代的步伐,所以我決定回國幫助他們,把互聯網思維用到經營上。」在父親姚建和看來,他和老伴做了一輩子大閘蟹生意,只考慮把螃蟹賣出去,把錢收回來。但女兒姚嬌寅不一樣,會運用新知識到螃蟹的養殖和銷售中。「女兒回來後,經過幾年的折騰,我們店的收入和規模都翻了一番,女兒的創新產品受到了顧客的認可。」姚建和說起女兒很自豪,也不牴觸女兒回鄉當農民了。

  去年,姚嬌寅家的系列蟹產品營業額超500萬元,姚嬌寅還積極幫助當地農戶銷售當地特產,帶動周邊村民增收。據了解,2020年,姚嬌寅通過了蘇州市鄉土人才中級評審,今年還入選了昆山市「十佳」高素質農民。

  姚嬌寅說,秋冬季節來店裏吃蟹的客人通常喜歡點大一點的螃蟹,小螃蟹價格上不去。她了解到古籍中有記載,可以把小母蟹做成醉蟹,不僅美味,還有利於保存。於是她建議父母,把家裏的小螃蟹也做成醉蟹,不僅可以提供給到店的客人,還能快遞給全國各地的客人。父母一開始覺得很麻煩,也不是特別賺錢,但姚嬌寅堅持要試一試,結果得到了很多顧客的稱讚。

  從古籍裏學醉蟹烹飪

  原本學中文的她喜歡研究古籍,她發現古人不僅喜歡吃蟹,還很會吃。她舉例說,清代食譜大觀《調鼎集》中記載:「三十團臍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鹽。好醋半斤斤半酒,聽君留供到年邊。」姚嬌寅說:「不用尖的意思是不用公蟹,一語道破玄機,讓我醍醐灌頂!好的方法古人早已記載得清清楚楚了!」於是,姚嬌寅指導店裏的廚師多次嘗試,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年12月後,端出我研發的團臍醉蟹,客人們都交口稱讚,認為這道菜把果香和酒香融合得恰到好處。」

  她說,古籍的美食記載並不是專業廚師寫的,古代的廚師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技藝是靠師徒相傳的。書本上文人墨客記載下來的語句,也不一定是完全準確的配方,但可以從文字中窺見烹飪的小竅門,加上現代廚藝,能創新出更多的風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