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近在中國多個城市真實發生的事情。
地方官員帶頭,邊逛夜市邊消費
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夜經濟」的繁榮程度被看作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度、便利度和活躍度的晴雨表。
《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19)》指出,2019年國民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日18時至22時銷售額超全天總額的50%。
為激發經濟活力,近期多個地方的政府官員走上街頭,帶頭活躍「夜經濟」。
19日晚間,安徽宣城市委書記孔曉宏、市長何淳寬來到北門老街,親自體驗夜間消費。
15日,廣西桂林市委副書記彭東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濱等人不僅走進糖水鋪,購買清補涼,還在燒烤店裡,品嘗羊肉烤串,享受夏季夜生活。
在河南,新鄭市委書記馬志峰等人近日選擇去一家夜市店「擼串」;新密市委書記陳春梅近期不僅吃了燒烤,還在橋頭夜市門口,購買了數斤西瓜。
上月,河南南陽市委書記朱是西還走進臨街一家服裝店,買了一件印有「熱愛中國」字樣的T恤,以實際行動支持夜市經濟發展。
「隨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費者預期和信心得到修復,市場人氣逐漸恢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告訴中新財經記者,如今多地官員走上街頭,也說明各地全力以赴復蘇消費市場,激發消費動力,促進「夜經濟」發展,提升城市活力。
「領導能夠帶頭支持夜間經濟,一方面證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有這個條件進行復工復市,促進消費。另一方面在各地防控措施到位下,也讓人們更加放心走出家門。」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亦表示,官員能夠帶頭,具有極強示範效應,給群眾以更多的信心。
促消費,多地舉措繁榮「夜經濟」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三個月同比下降。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提振消費,重拾經濟活力,迫在眉睫。
為此,近期多地密集出台促消費政策,在這些政策措施中,「夜經濟」亦被頻繁提及。如,上海發布的《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中鼓勵發展夜間經濟,提振消費信心。
杭州市發布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繁榮夜間經濟,通過六個夜活動(「夜購物」「夜食堂」「夜旅遊」「夜文化」「夜娛樂」「夜健身」),在杭州市培育「10+X」夜地標,打造50個夜生活IP,100個夜生活網紅打卡地,每年安排100場以上夜間經濟主題促銷活動,打響「夜生活·IN杭州」品牌。
一些地方還專門出台促進「夜間經濟」的政策。如,河南許昌近期發布的《許昌市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以及南陽下發的《南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設置夜市和跳蚤市場的通知》。
為何「夜經濟」會如此受重視?
「夜間時段給增進消費提供了新的空間。」白明指出,很多國家的夜間都是促消費的發力重點,所以需要去多開發「夜經濟」,給大家提供更多的消費機會,進而成為一個地方經濟的「增長點」。
在如今消費動力不足的情況下,陳麗芬也認為,「活躍夜經濟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多措並舉促進夜經濟發展,讓因疫情而沉寂的消費市場重新燃起煙火氣,釋放新的活力。」
「同時,消費者也能通過夜消費釋放一天緊張的工作壓力,對年輕消費群體來說,更是社交和釋放情緒的選擇,夜經濟能帶來可觀的消費增量。」陳麗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