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設計師陶喆率領團隊,對中國傳統志怪文化中的神仙形象進行二次繪畫創作,為108位老神仙「換顏」。\受訪者供圖
「中國傳統的神仙到底長什麼樣?可能不同的年齡段都有不同的印象。老一輩人對中國傳統的神仙文化如數家珍,時代一直在發展,如今的年輕人卻不那麼了解了。」來自吉林的設計師陶喆表示,中國的神仙眾多、傳說豐富,卻很難讓年輕人提起興趣。由此,「90後」陶喆率領自己的「Z世代」、「00後」團隊,對中國傳統志怪文化中的神仙形象進行二次繪畫創作,迎着「國潮」盛行之風,為108位老神仙「換顏」,以此吸引年輕人,起到發揚和繼承本土文化的作用。\大公報記者 盧冶
倒騎驢的張果老、拴娃娃的月老、拿畫尺的伏羲……在陶喆的作品中,既有從傳統故事中所摸索出的細節,又有標誌性的當代特徵,為了使自己筆下的「老神仙」們更受年輕人歡迎,陶喆花了不少心思。
羲和、后羿、南極仙翁、月老、文昌帝君……在中國眾多神仙中,陶喆選取108位最為家喻戶曉的神仙進行創作,並將該系列命名為「眾神歸位」。「中國的神仙成千上萬,光是龍王便有400餘位。」在選擇神仙時,陶喆下足了功夫,幾乎把大眾熟知的神仙都研究了一遍。
「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福神是「眾神歸位」系列中的第一個作品,源於陶喆團隊在新年期間得到的靈感。「福文化在中國影響深厚,新年期間氣氛最為濃烈,是中國人對美好的祝願,有着普世意義。」與傳統的福神相比,陶喆團隊創作的福神取「天官賜福」之意:四撇小眉毛,面容可愛卻故作老態地捋着長鬍鬚,腆着將軍肚,右手拎着一張半人高的福字。
取材民間故事 尋神仙「人設」
陶喆在經久不衰的民間故事裏尋找神仙的形象,同時也描繪着他們的性格。「每個神仙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拿手絕活。就像現在虛擬人物的『人設』一樣。但中國的神仙經過代代相傳,形象已經十分飽滿,相比於從頭創造的『人設』會更加生動。」陶喆說,中國的傳統神仙體系就像個巨大寶庫,各路神仙關係錯綜複雜,性格特點鮮明,因此在進行二次創作時,可用的素材取之不盡。
陶喆表示,在傳統神話中,姜子牙封神108位,所以「眾神歸位」全系列也暫定包括108位神仙。當然,108這個數字也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所勾連,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108」是一個極為重要且被推崇的數字,也因此而家喻戶曉:「在中國沒人會去糾結這個數字,也從來沒有人會去問我(為什麼是108位)。」陶喆說。
專人考究創作 避免同質化
「已經完成的30個神仙,共畫了200餘張手稿,所有神仙都是用iPad繪製的。一般情況下,繪製完需要反覆審核,進行二次、三次修改,最多時要改到第四五稿。目前主創團隊中,有兩個人專門負責原畫的資料查找,包括尋找神話傳說,符合角色的頭飾物件等。」團隊對每個神仙都要求進行深入挖掘,力求形象飽滿,避免與其他產品的同質化。
「不是在產品裏加入傳統元素就叫國潮,以國潮為名的相似產品太多了。」陶喆希望「眾神歸位」成為一個有底蘊有創新的國潮系列。目前,已陸續有商家前來尋求合作。其中一家酒企拋出明確的合作意向,希望能夠使用團隊創作的「酒神」作為產品形象。此外,「眾神歸位」也收到了不少年輕設計師的良好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