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科學生產/專家走進農地 化解生產難題

時間:2022-04-14 04:24:58來源:大公报

  圖:專家在棉地查看「乾播濕出」種植情況。/網絡圖片

  現代化農業,既要有外在的科技力量(智慧裝備),還須有內在的科技支撐(優良種子),以及科學的管理。近年來,隨着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棉種在新疆加速推廣,越來越多的棉農切實收到實惠,並形成了願意用好種、主動用好種的共識。

  據了解,自治區今年將進一步整合涉農資金,優先投入「4個百萬畝」制種基地建設。圍繞棉花、小麥等作物,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實施「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項目,實現優勢制種基地與優勢企業相互結合、優勢互補,構建「政產研學用」相結合的育種攻關團隊,讓農民切實享受到品種改良和技術更新帶來的發展紅利。

  與品種、裝備相比,決定豐收質量關鍵因素之一的科學的生產管理技術,往往是農民的短板。今年以來,為切實做好春耕期間的技術服務指導工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新疆農業科學院等單位聯合選派專家、技術骨幹組成10個蹲點包片專家調研指導組,深入全疆14個地(州、市),幫助農民解決春耕生產技術難題,落實水肥調控等管理措施,努力提升苗情質量,化解冬小麥越冬風險。

  在南疆產棉大縣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大規模流轉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發展以「農戶+合作社」模式為主、「農戶+合作社+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為輔的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模式,打破了傳統小農戶分散種植模式,智能化現代農機廣泛應用,全縣棉花生產機械化率達93%以上。

  大公報記者 應江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