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首個「地鐵北斗定位系統」
北斗系統正快速滲透到千行百業,近日首個地鐵北斗定位系統在北京開建,這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室內空間導航定位系統,預計在今年內建成,定位精度將提高到優於2米。國家發改委6日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產生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四五」時期將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北斗全面應用,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北斗應用技術研發、產品研製、系統建設。\大公報記者 海巖北京報道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地下、水下、建築物內等非暴露空間,由於受到遮擋導致衛星信號無法直接接收使用,是導航定位應用亟待拓展的領域。
正在北京開工建設的地鐵北斗定位系統,覆蓋北京地鐵首都機場線30公里運行線路和5座車站。該定位系統利用北斗+超寬帶等空間數字化技術,在軌道、高架橋等室外暴露空間使用北斗及增強技術,在車站、隧道等室內空間通過定位基站與5G技術融合,實現高精度定位。其中,地鐵站地下空間的定位精度將提高到優於2米,不僅可用於車輛調度、客運組織、應急處置等方面,同時乘客能夠使用手機地圖,通過三維立體導航實現地鐵站內複雜空間的導航定位,讓日常出行更為便利。
根據計劃,地鐵北斗定位系統首都機場線示範應用研究項目預計今年6月底完成設備安裝,7月展開系統調試,整個科研課題預計11月中旬取得研究成果。
2025產業規模將達萬億元
國家發改委提供的資料顯示,北斗系統自2020年7月正式開通服務,目前在軌服務的北斗衛星共計45顆,空間和地面基礎設施均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服務能力。發改委引述數據稱,截至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總體產值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有機構預估到2025年,中國北斗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
對於「十四五」期間中國如何推動北斗產業規模化應用,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主要負責人6日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將基於北斗應用需求和產業基礎條件,着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打造龍頭企業帶動牽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與此同時,要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北斗全面應用,持續降低產品和服務成本,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北斗應用技術研發、產品研製、系統建設,形成完整的泛在定位導航授時及位置服務產品體系。與此同時,建設全球服務體系,實現北斗系統與其他空間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建立覆蓋全球的公共應急服務平台等。
在支持政策方面,國家發改委稱,將研究制定衛星導航相關法律法規,規範和促進衛星導航活動,完善地基增強系統等各類設施和運營平台在建設、運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北斗應用及產業化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國家發改委表示,將組織實施北斗產業化重大工程,研究出台北斗服務的配套支持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資本為高成長創新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帶動力強、惠及面廣的北斗產業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