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超9700件,授權3218件。自1999年實行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以來,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總量破5萬件,已授權近2萬件,2017年至2021年申請量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有關專家表示,植物新品種保護對促進種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保障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是發展現代種業、推進種業振興不可缺少的有力支撐。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對本網記者表示,中國的種質資源豐富,加之一直以來國家從科研等方面的保障和投入,為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的快速上升提供了基礎。但他同時提到,從植物新品種權到商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路。「並不是申請了新品種權,很快就能商業化,這方面中國跟其他種業強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今後在新品種商業化推廣上還需進一步努力。」
糧食安全、種業振興等話題近年來熱度頗高。《科學》雜誌在線近日也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首次挖掘出同時控制玉米和水稻產量性狀的關鍵基因,對其改良有望將玉米和水稻的產量分別提高10%和8%左右。專家稱此為「具有重大知識產權的基因」,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朱晨告訴本網記者,對農作物進行定向改良和育種,通過良種培育可進一步達到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升農業率的重大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