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全球首座/深海一號今投產 低碳灣區新動能

時間:2021-06-25 04:25:17來源:大公報

  圖:中國首個1500米水深自營深水天然氣田「深海一號」將於25日正式投產。圖為「深海一號」能源站。\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6月25日,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位於海南省陵水海域的「深海一號」氣田(陵水17-2氣田)將正式投產,這標誌着中國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從水深300米到1500米的邁進取得了重大進展。「深海一號」投產後,年產氣量將超過30億立方米,通過環繞海南島,聯通粵港兩地海底管線向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源源不斷地輸送來自深海的清潔能源,可滿足大灣區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氣需求,支撐灣區綠色低碳發展。

  綜合央視新聞、中新社報道:「深海一號」氣田於2019年開工建設,氣田探明儲量超千億立方米,最大水深超過1500米,開發過程創造了三項「世界首創」和21項中國首創。

  排水量相當3艘中型航母

  氣田通過「深海一號」能源站進行生產,它是世界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排水量11萬立方米,相當於3艘中型航母。能源站總重量達5.3萬噸,用掉的鋼鐵超七座艾菲爾鐵塔,可以製造3.5萬台轎車。最大投影面積與兩個足球場相當,工程焊縫總長度60萬米,可環繞北京六環3圈。

  能源站分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桁架式組塊,最大跨距49.5米,為世界最大。重達2萬噸的上部組塊和船體合龍時,由15萬塊鋼板焊裝起來的四座60米近20層樓高的樁腿,樁腿間的距離偏差控制到了6毫米以內,也就是大拇指寬度1/3的範圍內。

  在能源站到達氣田位置前,16根單根重160多噸的錨樁被插入海底60多米,緊接着每條長度超過2500米,直徑有碗口粗的16根繫泊纜與錨樁連接後4根一組盤旋在海底。其中,每條繫泊錨鏈承受拉力超300噸,能吊起2架大型飛機。

  國產繫泊纜可抗16級颱風

  據介紹,這種承受巨大張力的繫泊纜不是普通的鐵鏈,而是高強度的繫泊聚酯纜。聚酯纜非常的輕,水下重量僅為常規錨鏈的1/43,強度卻一點都不低,依靠這16根繫泊纜,可扛住16級颱風的惡劣海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製造的聚酯纜的身影也出現在這16根繫泊纜中,表明中國的聚酯纜製造工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能源站按照「30年不回塢檢修」的高質量設計標準建造,設計疲勞壽命達150年,可抵禦百年一遇的超強颱風。能源站搭載近200套關鍵油氣處理設備,最大儲油量近2萬立方米,實現了凝析油生產、存儲和外輸一體化功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表示,「深海一號」完全是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建造的深水油氣田開發大型裝備,有了「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深海一號」,標誌着從勘探開發到後面的開發生產,中國已經具備全鏈條能力,在深海的進入、深海的開發、深海勘探上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悉,「深海一號」大氣田正式投產後,高峰年產氣量超過30億立方米,通過環繞海南島,聯通粵港兩地海底管線向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源源不斷地輸送來自深海的清潔能源,可滿足大灣區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氣需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