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納吉小學開設了野生動物保護課程,教育孩子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受訪者供圖
近兩個月來,一場罕見的野生亞洲象遠距離遷徙活動,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人們開始反思人象和諧共存的可能性。在雲南省普洱市就有這麼一所全國首家人象和諧共處的「防象小學」──納吉小學,校園外,覓食的大象沿着校門口15噸鋼材建成的防象欄緩緩走過;校園內,傳出朗朗讀書聲。校門外24米的防象欄將象群和校內的160多名學生隔開來,學校換掉棕櫚樹,改為種植火焰木等大象不喜歡的植物,而老師更是加入村裏監測微信群,時刻留意象群動向。/大公報記者 譚旻煦
納吉小學位於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納吉村,多年來,亞洲象時常都在村子裏出沒,據統計,常年在附近活動的野生象有40頭左右,學校正好位於野象常走的通道上。
校園四周有圍牆,外面以前有一些大象喜歡吃的植物,所以經常會有大象在圍牆外面覓食,但是沒想到,2017年、2019年大象兩次闖進了校園。學校保安陶兆兵回憶說,「當天凌晨時分,他先是聽到大象叫聲,然後就眼見着兩頭大象將鐵門撞開,徑直進了學校,一個多小時時間裏,捲倒了幾十棵棕櫚樹,吃乾淨鮮嫩葉子後,兩頭大象揚長而去。」
大象進學校還好是發生在暑假,孩子們都不在。校長朱超介紹,學校共有164名學生,大部分都住校。兩次大象進校園事件發生後,決定給校園建防象欄。同時,學校挖掉剩餘的棕櫚樹,更換為火焰木等大象不喜歡的植物,避免大象因尋找食物進入校園。學校11名老師均加入到村裏野象監測的微信群,只要有野象在學校附近出沒,老師們會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我們還要求學生上下學、放假回家要有家長接送。」
15噸鋼材鑄欄 隔離人象
很快,校園前後門建起了防象欄,長24米、高3.1米、重15噸的防象欄把象和師生們分開了。「剛裝好的時候,大象還用鼻子來拱,試圖掀翻它再進來學校,不過還好防護欄夠結實,大象沒能成功,此後慢慢地,牠們也就不來拱了。」朱超說。
4年級學生朱惠在家和學校都見到過大象,「我大約二年級的時候,還沒有防象欄,有一次我們在除草,就聽到老師說大象來了,讓我們趕緊到宿舍三樓躲避,我們都看到大象從外面經過。」朱惠說,雖然那個時候也不是很害怕,但是防象欄建起來以後,她還是覺得安心了很多,「再見到大象在外面走動,就不會擔心牠們會進來學校裏了。」
每月「防象演練」 保護自己
校長朱超也跟孩子們一樣住校,從一開始來到學校,對周邊經常出沒的野生象感到好奇又有點害怕,到現在成了「習慣」,朱超覺得這其實就是人象的和諧共生吧。
藉助生動和大象面對面的共生環境,學校開展一系列相關課程,「我們不僅教學生人如何在遇到大象的時候保護自己,更藉此給孩子們講如何保護亞洲象,如何保護生態環境」,朱超說,經過長期教育,廣大師生對大量亞洲象出現在校園周圍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認真學習避免人象衝突的策略辦法,真正做到人象和諧相處。此外,學校目前保持每月進行一次「防象演練」,目的是為了更好掌握相關知識,如果遇到大象能把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