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我在醫院出力 讓病人康復團圓」

時間:2020-10-01 04:24:56來源:大公報

  圖:今年中秋節,留守內地醫院的港青趙梓烽(左一)跟隨醫院老師學習\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中秋已至,一輪明月獨掛在空中。今年23歲的港青趙梓烽,無暇看窗外的月色,他正忙着在廚房用猛火翻炒一道海鮮。今年中秋節對趙梓烽而言有些特別,這是他23年來,第一次沒有在節日裏和家人團圓,第一次沒吃上老爸所煮的家鄉菜。不過,在暨大求學4年的他,月明之處即故鄉,逆行不感孤單,煮起菜來駕輕就熟。「今年中秋節我會在廣東江門五邑中醫院實習。雖然無法和在香港的家人一起度過,但我在內地醫院前線出力,讓更多病人康復治愈回家團圓。家人也會為我感到自豪。」這個大男孩爽朗地說道。\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疫情之下,香港和內地不少家庭被迫分隔兩地。對於趙梓烽一家而言也一樣。但這次趙梓烽不再是在後方被保護的孩子,而是上前線的「逆行者」。「我上個月一直在發熱門診工作,算是在醫院的第一線工作。心裏沒有太害怕,因為我學醫的初心,就是讓更多病人治愈,可以成為抗疫的一分子是我的光榮。」秋風颯然,氣溫有些微涼。披上醫生服,戴好手套和N95口罩,戴好綠色的醫用帽子,趙梓烽完成了「武裝」。他指了指牆上掛着的深綠色防護服說:「這個是二級防護服,一般我們去急診和發熱科門診就要穿上。」理順衣領,照照鏡子,趙梓烽按時來到醫院值班,穿梭於各個科室之間。

  在內地支援隊身上看到責任

  「今年2月的時候,我在香港家裏,看到內地醫護人員寫請願信要到前線支援。今年8月香港爆發第三波疫情時,又看到內地醫護義不容辭地來香港支援。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作為醫生的責任和使命。」趙梓烽告訴記者,雖然今年中秋節不能和家人一起團聚,但可等疫情過去後大家再補過,病人的病情是不能等的。

  往年的中秋節,趙梓烽總會在家裏和父母以及兩個姐姐一起過節。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總是備受關愛。「爸爸曾經學過廚,最叻是煮東莞菜。」今年中秋節前夕,趙梓烽在手機上和父親視頻聊天。「今年中秋煮什麼大餐啊?你們怎麼過節呢?」鏡頭另一端的父親,看到孩子,笑不攏嘴。「和你兩個家姐一起吃飯,煮家鄉菜咯,碌鵝。」「我中秋節不回來,有沒有掛住我先?」父親笑了:「梗係有啦。」兩父子都對着屏幕笑了起來。「有沒有寄月餅過來給我吃?」「寄不到,海關那邊過不了。」父親又叮囑:「中秋節,你也吃好一點,自己注意身體,努力實習。」「放心啦!我都會和幾個朋友一起煮大餐吃。」

  家人都覺得趙梓烽在暨大求學四年,成熟了不少。「大一剛離開家裏,獨自來內地讀書,起初並不習慣,起居飲食、錢財打理都要靠自己。不過慢慢地,自己的自制能力、理財能力、生活管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他現在不僅是學生,也是病人信賴的一名實習醫護人員。

  人遠心不遠 明月寄相思

  趙梓烽實習所在的江門市五邑中醫院,處於著名僑鄉江門,院內隨處可見港商捐贈留下的痕跡。在醫院候診大堂內,懸掛着一面「振興中醫、服務社群」的牌匾,由香港中國醫藥針灸研究院院長、香港尚武慈善社理事長於1996年所贈。那時趙梓烽還沒出生。醫院另一幢「偉倫大樓」,樓名由著名港商利國偉所題。「醫院裏還有好幾位來自香港的老師。大灣區,無論是物理距離,還是人心的距離都很近。」中秋佳節,雖然和家人分隔兩地,趙梓烽不覺得大家距離遙遠。不期然抬頭,他和家人都望見同一輪圓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