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辦好自己事 三增長點護航經濟

時間:2020-07-30 04:24:20來源:大公報

  圖:今年上半年,重慶兩江新區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汽車產業產值實現百分之八增長。圖為7月21日,長安汽車工人在兩江工廠內作業/新華社

  【大公報訊】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俠客島」採訪時認為,中國在疫情期間採取「精準溯源、精準防控」措施,二季度GDP增速實現「由負轉正」,三季度後會有更全面的恢復。他指出,不斷壯大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新科技、新基建將成為護航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新增長點,面對外部挑戰見招拆招就好,關鍵是要辦好自己的事。

  中國季度GDP從一季度的負增長6.8%,反彈至二季度的3.2%。在李稻葵(圖)看來,GDP增速「由負轉正」離不開「精準溯源、精準防控」,此舉既保證經濟平穩運行,又避免疫情捲土重來。他說,新冠病毒若不發生烈性突變,即便將外防輸入壓力考慮在內,中國經濟的負面擾動因素也會更加可控,經濟有望保持正增長。

  最大不確定性來自美國

  「美國正經歷一場混亂,可能不按常理『出牌』。」李稻葵坦言,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來自美國,中國要做好危機管理,知道何事為重、怎樣應對。他相信,中國會專注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堅持辦好自己的事,不受美國的短期行為干擾,「面對外部挑戰見怪不怪、見招拆招就好」。

  「後疫情時代」李稻葵最大的體會是「中國經濟的立足點必須是國內統一大市場,經濟持續發展,靠的是自主生產能力,創新能力也很重要,不然會在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他直言,美國給人的感覺是「無所不能」,但這次疫情也讓它「出了一身冷汗」,它怕中國在醫療物資上對其「卡脖子」,但中國仍保持對全球醫療物資的穩定供應。

  李稻葵提醒說,中國發展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非指「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繼續參與國際循環,推動經濟全球化,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他認為,金融服務是對外開放的一大重點,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基本運營理念、技巧方面已相當成熟,「無需擔心國外的進來會把我們壓垮,進一步開放帶來的是同場競技、良性競爭,對跨國公司、國內企業、消費者都是好事」。

  「穩就業」方面,李稻葵建議,打破常規、多搞創新,包括辦一些臨時就業機構或短期勞動服務公司,專門招聘大學畢業生,待經濟形勢轉好,機構或畢業生本人再與市場接洽,最終過渡到正式就業崗位。

  企業紓困關鍵是「讓利」

  李稻葵強調,企業紓困的關鍵是「讓利」,要有過渡性「讓利政策」,包括已推行的社保抗疫、財政補貼、減免稅費等。一旦經濟環境恢復正常,要允許企業按生存能力或存續、或退出。另一方面,金融領域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必不可少,如貸款利率在利率市場化大背景下穩步、適度下行,金融機構相應擴大對企業的放貸規模,並適當展期等。

  至於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李稻葵直言,最大的增長點是「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擴大」,若中國經濟較平穩地增長,只消15年中等收入群體便有望從4億人增加到8億人,這對拉動內需及可持續發展是了不起的力量。此外,新科技也是增長點,技術革新帶來的不只是產品迭代,更有服務升級,對經濟提質增效大有裨益。他並指,新基建不僅能帶動投資,還立足先進生產力,使經濟發展模式優化升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