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秀春兒子雍堅在擦拭「傳家之寶」紫砂壺\受訪者供圖
記者到高秀春家採訪時,她正拿着鈎針編織一塊桌布,這項手藝已經陪伴了她五十多年。記者仔細觀察,他們家的拖鞋都是她用毛線鈎織而成的。
兒子雍堅說,母親為了省錢,學會了鈎鞋子、鈎帽子、做鞋子、做衣服。高秀春笑着說,現在衣食無憂,她的這些手藝都快沒有用武之地了。
高秀春的回憶裏,有節衣縮食的日常生活,更有吃糠嚥菜的難忘經歷,從苦日子裏走過來的她,勤儉持家成了一種習慣。「那時候是真窮,結婚時家裏沒有桌子,先借了鄰居的一張桌子,結完婚再還回去。」
一雙新鞋、一件新短袖衫、二斤糖塊、一把茶壺,加上借的這張桌子,1968年,高秀春就這樣結了婚。直到上世紀80年代,高秀春家裏才添置了大衣櫥、八仙桌、寫字枱。
這種勤儉的家風無形中根植於孩子們心中。雍堅說,耳濡目染,自己很早就能體會到長輩們的艱辛和不易,懂得他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