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日本歷半世紀培養「市民意識」

時間:2019-07-02 03:04:02來源:大公報

  圖:在上海一處垃圾房,志願者正在指導居民分類垃圾\大公報記者倪夢璟攝

  【大公報訊】據環球時報報道: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而如何將垃圾正確分類,也成為近日中國社交媒體的熱議話題。

  日本實行垃圾分類已眾所周知,但日本民眾對垃圾分類的習慣並非「自古如此」。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日本先後出台《清掃法》《生活環境設施整備緊急措施法》等法律法規,明確各級政府、企業和居民對處理垃圾的責任與義務,並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將垃圾處理從法律制約逐漸轉變成「市民意識」。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分析稱,垃圾分類不能只是簡簡單單算「經濟帳」,「垃圾分類現在漸漸從過去的『大包大攬』的政府管理走向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要讓垃圾產生者也都參與到垃圾處理中來,每個人盡到自己的責任。」

  德國一戶三個垃圾桶

  在處理濕垃圾能力較為突出的德國,記者觀察到,居民家前一般有三個垃圾桶,分別盛放生物、廢紙、廢棄垃圾。玻璃、塑料、金屬垃圾要丟到公共分類垃圾箱。超市等機構還回收廢電池、有押金的瓶子等。不同垃圾處理公司定期用垃圾車將這些分好的垃圾運送到不同的處理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