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孫中山文化粵港澳行─澳門\行醫傳博愛 矢志興中華\大公報記者 馬琳 實習記者 吳偉楠、沈凱麗澳門報道

時間:2019-06-10 07:41:46來源:大公報

  澳門是孫中山迎向世界窗口、成長學習、針砭朝政、懸壺行醫、宣傳革命及家人、親屬安居之處所。圖為孫中山(後排右四)與家人合照\資料圖片

  「我是在澳門受到了革命的啟蒙。」在自傳《倫敦蒙難記》中,孫中山如是描述澳門對自己人生軌跡的影響。在這裏,他第一次走出國門並由此萌發了「慕西學之心」;在這裏,他懸壺濟世為日後由「醫人」向「醫國」轉變埋下伏筆;也是在這裏,他成功躲避清政府追捕並遠渡海外宣傳革命……如今,澳人依舊記得孫中山當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鞠躬盡瘁的事跡和精神,並在大灣區建設中與偉人故里緊密互動,攜手並進,努力推動孫中山文化成為大灣區的文化名片,加強灣區內各個城市互融互通。

  「孫中山當年從澳門登上海輪,第一次走向世界,開拓了『滄海之闊』般的視野,萌發了『慕西學之心』,而後漸漸形成救國與振興中華的想法。」澳門中山歷屆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鄭志強表示,澳門是孫中山早年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一站,是他革命事業的搖籃。

  讓青年肩起振興中國之責

  鄭志強強調,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其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惟願諸君將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今天澳人享受到了美好的幸福生活,但不能沒有使命感,要激勵年輕人去完成孫中山先生當年未竟之事業。

  事實上,在澳門有一群年輕人致力推廣孫中山文化,澳門中山青年商會理事長、中山市政協委員陳斌就是其中一位。

  「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多場活動,如每年孫中山誕辰去敬獻花圈、參觀與孫中山有關的紀念展覽,組織大學生展開『尋找孫中山』之旅等。」近十年來,陳斌一直在推動身邊的同齡人去關注孫中山文化,增進澳門年輕一代對孫中山精神的理解,至今已經影響超過千人。

  「對於八○、九○後來說,孫中山是書本裏的歷史,離大家很遙遠。我們知道他是偉人,但他到底偉大在哪裏?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是很清楚,也沒有了解他的精神內涵。」陳斌說。

  在陳斌看來,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一位人物之一,他的治國理念不僅為當時的中國點燃了民主革命的烽火,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值得學習。「孫中山先生的『博愛』之心,他倡導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他矢志不渝地為『振興中華』而不懈奮鬥。這些都值得我們年輕一代去繼承並發揚光大。」

  澳門中山互動頻頻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這對於多年來致力於推廣孫中山文化的陳斌來說很是振奮與鼓舞。在他看來,孫中山文化完全可以成為大灣區的文化名片。這不僅因為大灣區十一個城市與孫中山的淵源,更因為早在一百年前的《實業計劃》中,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類似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世界大港構想。

  事實上近年來,與孫中山家鄉一衣帶水的澳門,在挖掘孫中山文化方面與偉人故里中山市互動頻頻。陳斌透露,澳門中山青年商會與孫中山研究會簽署了合作協議,攜手弘揚孫中山文化,包括發行以孫中山為題材的粵澳歷史文化教材系列叢書、舉辦二○一九中山短視頻大賽暨新媒體文化年展等活動。

  「編寫和出版粵澳歷史文化教材,能激發青少年對中國歷史人物的崇敬與熱愛之情,進而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更好激勵他們投入大灣區建行。

  「孫中山先生遺留下來的政治文化遺產是連繫粵港澳地區的堅實紐帶,人們很容易能從中找到情感共鳴。」陳斌建議,中山市可通過孫中山故鄉翠亨村這個載體,加強港澳青年與中山青年聯繫,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回鄉看看尋找歸屬感

  澳門中山青年商會會長、澳門奧綽城集團董事長梁健殷指出,澳門與中山同根同源,協會將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搭建澳門與中山經貿合作平台,為兩地的青年、專業人士、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鄭志強則提出澳門中山青年回鄉看計劃,澳門有不少中山籍人士,通過增強年輕一代對家鄉今日面貌的了解,培養他們的自豪感與歸屬感,從而激發愛鄉之情、愛國之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