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圓壯多產 寄望富貴豐年

時間:2019-02-14 03:18:43來源:大公報

  圖:展品吸引民眾在文物前駐足欣賞\大公報記者陳旻攝影

  南京博物院推出「富貴豬─南京博物院藏豬文物展」,再現了唐代詩人王駕在《社日》中所描繪「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對掩扉」的農耕畫卷。89件陶塑、瓷器、玉器、磚雕、書畫、皮影、年畫、剪紙、玩具、飾品等館藏文物,展示了寓意「誠實質樸、富貴吉祥」生肖豬的古拙藝術形象。

  步入特展館3樓12號展廳,一組新石器時代的豬形陶罐映入眼簾。1993年,這組豬形陶罐出土於江蘇高郵龍虬莊遺址,距今已有六千年。它們大小不一,造型各異,有的翹嘴睜眼、有的抿嘴拱鼻、有的瞇眼憨笑,生動逼真。陶罐口設在豬背部,既實用,又美觀。

  據南京博物院專家介紹,排在十二生肖末尾的豬,是六畜之首,為中國古代農耕文化的典型符號。中國人尚豬的習俗源遠流長。在原始蒙昧混沌的觀念中,豬被奉為養育人的神聖之物加以崇拜。豬圓壯肥碩、繁殖力強、生長快、肉脂多,是農耕文明出現後,人們對繁衍、多產、豐收的渴望和物化體現。

  商周時期豬往往用於祭祀,與牛羊「三牲」合祭,一說謂之「太牢」。漢代墓葬中握玉豬的習俗是不希望死者空手而去,而是帶着滿滿「財富」。到六朝時期,墓葬中也往往有豬或豬圈陪葬。

  特展中還展出漢代、三國、西晉、東晉、南朝、北魏和唐代、清代的陶豬、玉豬握、陶豬圈、皮影豬等文物,展示了豬在古代社會的發展地位。| (記者 陳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