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深圳拓汕尾「飛地」 建特別合作區

時間:2018-12-17 03:18:36來源:大公報

  圖:深汕特別合作區於12月16日揭牌成立 /大公報記者黃仰鵬攝

  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16日正式揭牌成立,揭牌是深汕特別合作區體制機制調整後標誌性事件,合作區自此由深圳、汕尾兩市共管。專家認為,合作區首創「飛地」治理模式,將帶動更多資金投入,未來將全面對接深圳產業溢出,成為深港向東拓展戰略支點,打開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帶動新一輪投資轉移熱潮。/大公報記者 黃仰鵬深圳報道

  2011年2月18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正式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當年5月21日,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獲得廣東省委、省政府授牌,深汕特別合作區也被譽為深圳「第11個區」。2018年2月,深圳市下發深汕特別合作區體制機制調整工作方案,調整進入實施階段。

  此次揭牌,也意味着合作區體制機制調整取得階段性成果。記者獲悉,此前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為省委、省政府派出機構,享有地級市一級管理權限,委託深圳、汕尾兩市管理,深圳市主導經濟管理和建設,汕尾市負責徵地拆遷和社會事務。此次調整後,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改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組織架構參照深圳經濟功能區配備,紀工委、公安、法院、檢察院等機構都作相應調整。

  體制調整「四直接」放權深圳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指,此次體制機制調整突出「四個直接」,即人事權交給深圳、突出深圳直接領導,機構系統性調整、突出深圳政府職能直接延伸與直接管理,各方資源加大投入,突出深圳有力直接支持。他認為,合作區改為深圳直接管理後,不但得到支持可以更大,而且辦事流程會更順暢快捷,也能鼓勵深圳將更多財力、物力、人力投入合作區。

  深汕特別合作區地處珠三角核心區和沿海經濟帶連接點,未來是珠三角通往粵東的橋頭堡,亦是深港向東拓展輻射的戰略支點。郭萬達指出,此次調整,意味着深圳承擔更大責任、更多投入,舉全市之力加快合作區開發建設和發展,打造振興粵東新增長極。

  據規劃,深汕特別合作區要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市自主創新拓展區、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

  擴深發展空間 促產業轉移熱潮

  同時,也意味着深圳有了更大產業騰挪空間,有了新的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區,利於其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也利於深港兩地企業東拓,帶動新一輪投資轉移熱潮。

  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主任產耀東透露,今年合作區全年生產總值預計完成51.5億元(人民幣,下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他指,今年以來,深汕特別合作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僅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達44.5%。此外,合作區已落地產業項目67個,預計建成後年產值有望超600億元(約678.7億港元),年稅收約40億。

  產耀東表示,合作區將積極對標雄安新區的先進發展理念、改革創新舉措、幹事創業激情,推動特別新城發展實現新突破,期待能與雄安新區共同攜手實現兩地高質量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