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香港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學術研討會本周在上海錦江小禮堂舉行(張帆攝
由上海東亞研究所和香港新范式基金會共同舉辦的「新時代香港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學術研討會本周在上海錦江小禮堂舉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鄭鋼淼、上海市政府港澳辦副主任周亞軍、上海東亞研究所所作章念馳、香港新范式基金會總裁邵善波、原國務院港澳辦港澳研究所所長陳多、上海社科院港澳中心理事長左學金,以及來自北京、香港、廣東與上海等地的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大家圍繞香港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角色作用、香港和內地經濟關係的互補與融合發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趨勢及挑戰、「一國兩制」理論及實踐的新問題,以及香港經濟民生、政治與法律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探討。
政府應發揮更大作用

香港新范式基金會總裁邵善波發言(張帆攝
香港新范式基金會總裁邵善波在主題演講中首次提到,總結過去40年香港對于改革開放的貢獻,主要是來自民間,港商投資帶去資金、各類熱心的港人和社會組織貢獻了先進的社會發展理念,推動醫療衛生等各項基礎設施的興建等等,但政府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
事實上,正如習近平主席近日創新性提出「港澳要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這樣的「融入」如果沒有政府的牽頭或參與是做不好的。他舉了一個例子,香港的「港鐵」 品牌世界知名,如果能有政府牽頭共同拓展海外市場,一定能夠有更大發展。像當前熱門的「一帶一路」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本是中國的強項,若加上「港鐵」的經驗,則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邵善波還特別提到,政府的支持也有助於經濟界更有效抵禦外來的風險。他透露,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時任特首董建華就是得到了朱鎔基總理的那句「你去干,我們支持你」才有了信心,最終領導香港成功抵禦了危機。邵善波說,外界都傳中央拿出1000多億財政支持,實際上香港並沒有拿一分錢,但有中央政府的這句「支持」才更重要。熟悉中美關係的邵善波還特別提醒,要警惕美國將香港問題當成中美關係中的一枚棋子。
共同迎接新挑戰
上海社科院港澳中心理事長左學金認為,經過了40年改革開放,中國內地和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着共同挑戰和機遇。在經濟上,無論內地還是香港都面臨一個下行的壓力,在民生問題方面,內地在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是短板,而香港的民眾在獲得感、就業、住房分配的公平性,青年人的發展機會與社會流動性方面亦存在一些不滿。第三個共同挑戰就是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左學金建議,未來還是要充分發揮香港的優勢,繼續為內地深化改革開放提供樣板。如香港在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研發人才方面都有非常多的優勢,香港的企業家精神也非常了不起。可以探索在內地設立一個香港-內地科技園區,進一步研究和推廣香港的優勢經驗和研究成果。從小一點的園區逐步的成熟、逐步的擴大。
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梁亦認為,目前香港在四方面仍有其他城市不可取代的優勢。一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性融資功能無可替代,二是作為一個自由開放的國際都市受到國際歡迎,三是香港仍然是一個獨立的關稅區,還有司法制度,至今仍然不可挑戰。第四,香港還有一批明白西方話語體系的精英,能夠幫助中國更好與外國人溝通。這四大功能,如果繼續保持並善加利用,應該可以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繼續發揮獨特的作用。
高校應對「港獨」要有擔當
在研討會中,專家們對于一些敏感問題也多有建設性意見。如近年來令人深惡痛絕的「港獨」。曾經在香港和內地高校都工作過的湘潭大學信用風險管理學院院長顧敏康教授就直言應該正確認識「港獨」的危害性。「港獨」往往打着「言論自由」的幌子,實際上是對「一國兩制」的挑戰,而且與藏獨、台獨、蒙獨、疆獨等多有勾連,會給國家經濟、政治、改革開放帶來不安定因素,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在香港的高校管理層應該好好檢討。
專家認為,香港奉行大學自治,這固然對于學術發展有利,但各高校管理層的國家意識薄弱。他們雖然有的是華人,也有來自台灣的或者是來自國外的,他對國家沒有情懷也沒有義務。未來,急需在香港高校作好《憲法》和基本法的普及工作和國家觀念的教育。同時,也要加強內地和香港大學的溝通和聯絡,這樣可能在共同的科研、教育溝通平台上對香港高校有所影響。
此外,在新時代如何繼續落實「一國兩制」,專家們也發表了新的看法。如呼籲深入探討「特別行政區在國家結構中的定位」、「強調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的憲制基礎」,要把「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香港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等。
港澳台問題可結合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討會召開時,恰逢香港和台灣都剛剛經歷了一次影響廣泛的選舉:台灣「九合一」選舉和香港立法會議員補選。與會的不少專家都認識到,香港問題和台灣問題對于中國同樣重要,可以將兩個領域的優勢力量和人才結合起來共同開展研究。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表示,上海的老市長汪道涵在世時就曾研究過對台研究、對港研究是否可以結合起來。從長遠看,「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台灣和香港問題絕對不是孤立的、割裂開來的。最初對于香港問題的研究確實屬於「摸着石頭過河」,但從實踐經驗看,將來要真正解決台灣問題,就沒有那麼多機會可以「試」。從這一意義上說,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必須加以高度的總結,以求能給台灣起到一個借鑒的作用,最終實現中國完整統一,而不是相對統一。
發揮民間智庫重要力量
據了解,上海東亞研究所成立於1995年,旨在對東亞各國及海峽兩岸動態信息進行跟蹤研究,以民間的思考為政府決策服務。現任所長章念馳是目前大陸研究兩岸關係最權威的學者之一。香港新范式基金會亦為本港知名的民間智庫機構,對于這樣的民間智庫在中央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上所作的研究和多年來取得的成果,各界都給與高度肯定。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鄭鋼淼當天對于兩大智庫多年來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謝,並勉勵上海東亞研究所和香港新范式基金會繼續發揮民間智庫的優勢和作用,在關係到國家主權、安全等核心問題上作進一步深入研究,為決策層拿出更多意見建議。他也鼓勵滬港兩地學者多進行這樣的研討,大家暢所欲言,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鄭鋼淼還特別提到,習近平主席和韓正副總理都對滬港合作作出過重要指示,作為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典範,滬港探討全面合作也需要兩地學者貢獻智慧,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