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粵供港澳食品實現「田間-口岸」全鏈條無縫監管

時間:2019-03-08 18:14:06來源:大公網

廣東供港冰鮮禽肉檢驗檢疫(方俊明 攝

  大公網3月8日訊(記者 方俊明)作為供港澳食品的主要來源地,廣東目前各類鮮活食品農產品約佔內地供港澳的60%到90%。廣州海關有關部門人士受訪時表示,現時供港澳食品農產品已逐步形成了從「田間」到「口岸」的全鏈條監管模式,並實現出境后溯源管理。據記者了解到,目前粵港澳共建供港澳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及時交換食品安全信息,形成數據共享,以實現「資訊互換、技術互享、通關互暢、監管互助」。

  數據顯示,廣東有供港澳食品備案種植養殖基地超過800個、加工企業650多家,僅廣州海關去年監管供港澳活豬近48萬頭、食用水生動物1.42萬噸、雞苗83.2萬羽、新鮮蔬菜1.7萬噸、冰鮮禽畜肉6.7萬噸等。而香港食環署在近兩年相繼派出4批檢查組到廣東清遠、韶關對蔬菜、鴿子、鮮乳、冰鮮雞等多個出口產品的種養殖基地進行檢查,都表示「供港產品管理得好,很放心」。

  建設溯源管理體系

  「對于供港澳食品農產品,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從『田間』到『口岸』的全鏈條監管模式。」廣州海關有關部門人士表示,首先從源頭上把住質量安全關,要求所有出口企業必須完成出口備案/註冊登記,並督促其按照海關總署「安全風險監控計划和疫病監測」的總體要求制訂實施自檢自控計划,進一步完善自身溯源管理體系建設。同時,從管理上把住生產監管安全關,從種養殖企業備案註冊管理、疫情防控、安全風險監控、種養殖過程監管、出境前檢驗檢疫、出境后溯源管理、應急處置等多環節,實施了全鏈條無縫監管。

  圍繞供港澳產品檢疫,目前廣州海關與香港食物與衛生局、澳門民政總署等相關部門已建立起公務定期聯繫制度,這一機制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典範。該制度以深化三地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與食品安全控制合作為目標,積極推進相關部門「一體化」區域合作,推動實現粵港澳的深度融合和互補發展。

  完善一系列溝通協作機制

  據記者了解,通過該聯繫制度平台,粵港澳在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和食品安全控制方面逐步建立並持續完善高層互訪、信息互通、技術交流、傳染病個案和突發事件聯防處置等一系列溝通協作機制,極大地提升了區域食品農產品安全、疫情疫病防控水平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譬如,粵港澳共建供港澳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及時交換食品安全信息,形成數據共享監管。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實施,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合作將進一步加強。記者從海關部門獲悉,今年起將進一步完善港澳地區與內地間的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提高大灣區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包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通報案件查處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聯動機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與信息發布制度。同時,支持港澳參與廣東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和「信譽農場」建設,高水平打造惠州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