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傳統法院庭審,互聯網法院實現訴訟全流程網上辦理。(方俊明 攝
大公網3月6日訊(記者 方俊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建立完善知識產權案件跨境協作機制,推動通過非訴訟爭議解決方式(包括仲裁、調解、協商等)處理知識產權糾紛。記者6日從廣州互聯網法院獲悉,全球首個5G互聯網法院庭審日前在廣州完成,身處不同地方的法官、被告、原告通過5G網絡開展視頻對話,在線完成庭審內容。有專家稱,「5G+互聯網法院」可望為粵港澳司法協作機制和多地糾紛庭審提供經驗。
據了解,廣州互聯網法院法官當天對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網絡傳播權糾紛案公開審理並當庭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同意支付原告賠償款1000元判令被告停止侵權。庭審時,原告遠在上海,法官、被告在廣州,三方通過廣州聯通提供的5G網絡開展視頻對話,在線完成庭審內容。而相較於傳統法院,互聯網法院突破時空限制,實現訴訟全流程網上辦理。
互聯網法院實現訴訟全流程網辦
「未來,廣州聯通將繼續與廣州互聯網法院合作,探索5G+AR/VR展現證據、區塊鏈數據快速存證和可視化、情緒AI識別等場景的5G應用。」廣州聯通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粵港澳司法協作機制和多地糾紛線下開庭都面臨着成本高的難題,「5G+互聯網法院」有值得期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