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育奎介紹陝西2018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張仕珍 攝
大公網2月26日訊(記者 張仕珍)記者從陝西省政府新聞辦2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陝西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數據顯示,全省13個市(區)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為242.8天,同比增加4.3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14.5天,同比減少4.9天;PM2.5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育奎表示,為打贏藍天保衛戰,陝西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在關中地區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工作,去年共收繳1.386億元(人民幣,下同),全部用於大氣污染治理。
完成清潔能源替代100餘萬戶
據張育奎介紹,陝西主要從「聚焦四個結構,緊抓四個重點,鞏固三個治霾」三方面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完善運輸結構、改善用地結構,陝西共完成「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22909戶,完成清潔能源替代103.9萬戶,淘汰國Ⅲ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及「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3.2萬輛,完成造林綠化514.5萬畝,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2.8萬畝。
此外,陝西還緊抓重點區域協作、重點時段應急、重點行業整治和重點指標考核。在區域協作方面,積極組織召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會議,全力推動汾渭平原大氣污染聯治。同時,在推進工業企業治理方面,陝西3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循環流化床機組除外)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拆改燃煤鍋爐3929台,實施天然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3077台。在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的關中地區,陝西實施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工作,全年共收繳1.386億元,全部大氣污染治理。
將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大氣督察
張育奎介紹,為實施科學治霾,陝西還積極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課題研究,並成立了陝西省大氣污染治理專家委員會,組織召開陝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與應用研討會。「一市一策」專家團隊技術服務,更是解決了許多長期以來困擾地方的技術難題。
他表示,今年,陝西將認真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划》,堅持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以汾渭平原秋冬季攻堅為重點,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強化區域聯動治理。同時,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大氣督察,強化工業源、生活源、移動源等污染治理和監管,積極穩妥推進關中地區清潔取暖、「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並深入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重點行業提標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