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8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中原行」一行冒雨參觀頗具現代化規模的周口港\大公報實習記者賴桐桐攝
6月18日,「2018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中原行」一行走進頗具現代化的周口港參觀。周口港是河南省唯一一個以內河港口為依託的產業園區,被稱作「中原出海口」,它不僅通過水路連接着沿海與中原腹地,施行「公鐵水空」的多式聯運運作模式,還通過自身的提振計劃促動周口城市的跨越發展。且其在以自身迂迴曲折的水路對接「海上絲綢之路」的同時,也以另一種形式強化了周口與世界的經濟文化「對接」。當然,這段黃金水道也反過來以低成本的運輸優勢推動着周口以及中原與沿海地區外部經濟圈的經濟往來。\大公報實習記者 韓彥平周口報道
周口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三河交匯處,發達的航運系統使其逐漸發展成為河南四大商業重鎮之一。明清時期,這裏曾是西北與江南物資交流的重要樞紐,因久經戰亂以及火車和陸路運輸的崛起,周口的航運功能逐漸弱化,在中原的經濟地位也不如昔日輝煌。然而,水路航運的功能並非一無是處,隨着陸路運輸成本的高漲,成本低廉的水路航運重新受到關注。另一方面,城市立體交通概念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也重新聚焦了水路航運的作用。
「公鐵水空」促區域發展
據港區工作人員介紹,周口中心港區於2017年啟動了中心港區碼頭建設工程,規劃了東、中、西三個作業區,總投資約45億元,設計了77個1000噸級泊位碼頭項目,佔用岸線6.4公里,陸域面積約188.1萬平方米。同年4月,河南省(內河)規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強的現代化綜合碼頭周口中心港正式投入運營。
據悉,周口港以打造「滿城文化半城水,內聯外通達江海」的「北方港城」為目標,以「建港口、興物流、聚產業、強服務、優生態、造港城」為發展思路,積極引進產業並完善交通運輸體系。截至目前,周口港的兩個挖入式港池已經投入使用,具有12個千噸級泊位,形成了年吞吐量350萬噸的貨物周轉能力。
周口港運營辦段傳奇主任介紹,「港區預計將於2020年完成建設,將形成『內河水運、陰港產業、生態城市』三位一體的臨港經濟發展新模式。屆時,周口中心港將發展成為具有商業、金融、電商、孵化、居住、辦公、學校等多功能廠區的複合性城市中心,港區內將形成『鋼鐵園區、口岸功能區、裝備製造園區、綜合保稅區、物流園區』等五大臨港產業園區,實現『公鐵水空』多式聯運。」
勵志打造「內河國際港」
周口是農業大市,農產品豐富。來自安徽阜陽的「船老大」吳剛和吳洋就是利用他們載重六百噸的貨船,將周口出產的玉米和小麥通過水路運抵江滬一帶,返航時再將江滬等地的商品轉運回內地。水路運輸促進了周口與沿海經濟的廣泛聯繫。而大宗商品運輸,則有效地利用了周口通江達海的內河航線,節省了陸運的運費。
段傳奇表示,「2020年周口中心港還將建設先進的港口資料交換系統,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政府、港口、船舶、貨主等業務信息的互聯互通,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通江達海的『黃金水道』,打造豫貨出海口,連接『海上絲路』,對接『鄭州航空空業港區』,努力將周口港打造成『內河國際港』,推動周口市在新時代取得歷史性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