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國產航母首次海試大功告成

時間:2018-05-19 03:16:07來源:大公網

  圖:18日,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完成首次出海試驗任務,返抵大連造船廠碼頭。圖為拖船將航母推向泊位\大公報記者宋偉攝

  歷時五天航程,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完成首次海上試驗任務,於18日中午返抵大連造船廠碼頭。官方發布消息稱,多項設備得到進一步測試,達到預期目的。多位軍事專家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首次海試主要進行動力系統、推進系統及其他一些船體的功能性測試,主要測試國產航母的適航性,從目前公布的細節看,此次海試是比較成功的。後續還將會對航母設備及性能進行多次反覆海試,待各項設備和性能完全合格後方會交付軍方,該時間在一年左右。」大公報記者 馬靜、宋偉報道

  當日,大連結束連續多日的霧雨天氣,海面能見度極高。上午九點,記者在大連造船廠附近看到,海軍89號綜合保障船官兵掛出國旗和橫幅標語,做好迎接航母返回泊地的準備。十時許,國產航母的身影出現在港區外海,由兩艘海巡執法艇與數艘拖輪輔助返航。一小時後,航母在港區內完成轉彎向泊位駛近,岸上響起禮炮和鞭炮聲,航母亦鳴響汽笛數聲回應。至中午十二時許,航母返回原泊位停靠。

  著名航母專家李傑,軍事專家、鳳凰衛視評論員宋忠平對大公報表示,從目前公布的視頻和照片看,國產航母首次海試算是比較成功的。

  高速運行測試鍋爐性能

  李傑表示,第一次海試主要測試的是航母的動力系統和推進系統。動力系統主要測試的是航母的鍋爐,「航母共有8台鍋爐,海試會讓航母高速和低速運行,高速時會8台鍋爐全部開足馬力,火力較旺,在這個時候要考驗高壓高溫氣體對管道會不會造成損害,同時也要看對鍋爐有沒有影響,由此測試航母的動力系統。」另一測試的主要系統是推進系統,也就是航母的螺旋槳和軸承是否能經受三天三夜的海上運行。這位專家認為,第一次海試安排五天的時間是合理的。

  按功能列表逐項測試

  宋忠平表示,國產航母的首次海試也被稱為船廠海試,主要對航母的動力系統進行測試,包括船動系統、電子系統、輔助系統等進行相關測試。「首次海試對航母整個艦體的結構也是在進行一次大考,主要考察航空母艦的適航性、動力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實用性。」

  宋忠平說,從航母海試曝光細節可以看出,船廠海試由軍方人員操控航母,船廠則有大批技術人員參與配合,主要是在現場發現問題、記錄問題、解決問題,待返回船廠後進行整改。下一步還會按照功能列表對航母逐項進行測試。「最終要對航空母艦的每一項功能完全測試出來後才會交付軍方使用,大概時間為六個月到一年左右,服役後航母還要由軍方人員展開多次服役後海試。」

  李傑表示,接下來航母還要進行至少要五六次海試,要對導航、航海、機電等系統進行逐項測試。大約要在一年左右時間後才能交付海軍使用。

  此次航母海試並未見到艦載機的蹤跡,也沒有看到太多武器裝備。宋忠平表示,航母入役前主要進行的是功能測試,交付部隊後則主要進行性能測試,屆時測試內容將會更加複雜,不僅是對船體船身進行測試,還需要在艦機協同系統、匹配性能、火控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等進行測試。「這些都是航空母艦測試的重頭戲。」

  下周一航母或再海試

  國產航母海試前,遼寧海事局發布103號航行警告,顯示5月13日9時至5月18日12時,在黃海北部四點連線海域執行軍事任務。事實證明這是國產航母海試的時間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18日,遼寧海事局再發出多個通告,18日至25日在黃海有軍事任務,禁止其他船舶駛入。其中,遼航警0107號禁航時間為5月21日12時至24日12時,禁航海域劃定範圍與國產航母首次海試海域幾近重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