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向芸成都報道: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地震發生前3秒發出預警,傷亡人數可減少14%。汶川大地震後十年間,中國的地震預警技術和預警系統從無到有,正為千家萬戶建起一道安全防線。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博士已經帶領團隊跟地震波「賽跑」了十年:通過在主要地震區布設密集的地震預警監測儀,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壞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為用戶發出全自動秒級響應的地震預警警報。
依託這一地震預警技術,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全國各市縣地震部門已聯合建成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網,覆蓋全國地震區人口90%,面積達220萬平方公里,使中國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據統計,該研究所公開預警40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表示,汶川地震後,四川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建了全球第一個「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重點打造「綜合災害科學與管理」學科平台。而就在一周前,該校還建成了全球第一支最高級別的非軍方國際應急醫療隊,為應對重大災害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