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圖為會後女代表步出大會堂/中通社
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八次大規模機構改革,上一次機構改革發生在2013年。此次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調整為26個,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很多業內人士在受訪時都表示,這次改革屬於系統性優化,將有利於解決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等弊端,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制度保障。/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北京報道
按照方案,中國將新組建或重新組建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科學技術部、司法部、水利部、審計署;不再保留監察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文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
職能更優化 權責更協同
在這次改革中,國務院其他機構也進行調整,包括組建或重新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移民管理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
根據規定,國務院組成部門以外的國務院所屬機構的調整和設置,將由新組成的國務院審查批准。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要求,國務院要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完成國務院機構改革任務。實施機構改革方案需要制定或修改法律的,要及時啟動相關程序,依法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
財稅金融等體系將獲優化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曾表示,改革越深入,越發現改革阻力和障礙來自不合理的機構設置。必須改革機構,才能將改革進行到底。經此改革,現有政府機構將再次迎來重大的調整重組,有利於解決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等弊端。
經此改革,財稅、金融等現行體系將獲優化,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好基礎。全國政協委員江浩然在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整合銀監會和保監會,將解決監管職責不清、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有利於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亦表示,本次機構改革不局限於國務院或行政層面的機構改革和職能優化,而是涉及黨、政府、軍隊、事業單位、群團、社會組織等全方位的機構改革。這種系統性優化,將遵循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改革策略,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