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汪洋開放自信 善聽政納言

時間:2018-03-15 03:16:19來源:大公網

  圖:1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汪洋當選全國政協十三屆委員會主席/中新社

  敢想、敢說、敢幹,在眾多官員中,汪洋的話常常讓人耳目一新。從提倡「解放思想、殺出一條血路」,到柔性平息「烏坎風波」、推動基層民主選舉;從深入田間地頭、親抓扶貧探問農戶疾苦,到亮相國際舞台,斡旋化解中美貿易矛盾。汪洋憑藉開放包容、睿智果敢、坦誠開明、自信磊落的魄力和作風,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對於政協工作,他也有獨特見解。他認為,一黨長期執政,十分需要民主協商制度這個「了不得的創舉」,必須以協商民主的成效影響、推動、引領全社會重視協商、崇尚協商的民主氛圍。/大公報記者 鄭曼玲

  過去五年,汪洋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農林、水利和商務、旅遊工作。每年,他都會率團出席中美經濟對話,其間展示出來的睿智幽默、自信開放,令國際社會對中國官員刮目相看。

  2013年7月,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中美經濟對話,雖然是汪洋在該論壇上的「首秀」,但他卻全場脫稿演說,妙語連珠,給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

  幽默妙喻中美經濟關係

  他幽默地妙喻道:「中美經濟關係有點像夫妻,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雖然也有吵架,有分歧,但是都必須增進了解,增強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礎。」

  2015年6月,當他再次帶隊出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時,當地媒體形容「汪氏極簡風」風靡了華盛頓。

  他以舞妙喻,「雖然我熟悉的是中國秧歌,雅各布.盧財長了解的可能是美國街舞,但不同的舞蹈都是對舞台的豐富,舞蹈語言也有共同規律,對話就是交流,無論單人舞、雙人舞,還是雙方參加的集體舞,中美都感到有收穫。」

  對於中美關係之「癢」,他顯得駕輕就熟,以至於在不到4分鐘之內就結束公開發言,令現場一些記者大嘆「好像還沒拍夠」。

  雖然發言「極簡」,但汪洋主旨明確,他反覆呼籲中美開展「更好的對話」。「中國人講,親兄弟都要明算帳,更何況是兩個國家」。他說,中方「從來沒有」指望通過一次對話解決所有問題,但事實證明,對話的確又是目前中美經濟合作不可或缺的平台。

  對於汪洋詼諧幽默、直白易懂的「發言風格」,美國人並不陌生,自其主持經濟對話以來,他在美國頗有擅長「官話民說」的聲譽。幾年來,在其積極推動下,中美貿易官員就全球經濟與治理、宏觀經濟政策、貿易與投資、農業合作等廣泛議題深入交換意見,有效地增進了對相互政策的了解,深化了對分歧的認識,探索了解決問題的時間表、路線圖,在一些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改「獻」為「謀」 重視協商

  在其從政生涯中,汪洋對政治協商工作也頗為重視和關心。他在地方工作期間,多次與政協委員座談議政,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他也在工作中與諸多港澳人士保持密切交流,並曾多次會見前來大陸進行訪問的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等人。

  他對政治協商工作還有自己一番獨特見解。長久以來,人們談及政協委員履行職能時,習慣以「建言獻策」一詞形容,但2011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在參加政協工作會議時,卻對此建議修改。

  汪洋稱,他專門查閱了字典,發現「獻」字的字義是「恭敬而莊嚴地送給」,這對於政協委員而言,有被「居高臨下」的感覺。中國的執政黨在民主政治協商問題的用詞上,不應該用「獻」策,改成「謀」策更為合理。他說,民主政治協商的目的在於決策的科學化以及政策的落實更加有效。「一黨長期執政,同一個思維方式,同一種話語系統,若沒有社會各界通過政治協商平台對政府決策過程的記錄和對政策實施過程的監督,確實有時候很難實現科學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主政廣東期間,《中共廣東省委政治協商規程》頒布實施,將政治協商納入政府決策程序。輿論評價稱,從「關心協商」到「必須協商」、從「可以協商」到「程序協商」、從「軟辦法」到「硬約束」,廣東實現了政治協商從制度建設到制度實踐的重大跨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