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在周令釗漫長多彩的創作生涯中,曾有一段難忘的香江歲月。1946年,抗日戰爭結束,中國進入國共對峙時期。「那時候,外戰剛息,百業凋零,各行各業都不好找工作。」周老回憶說,當時又恰好有位在抗戰演劇隊結識的朋友表示可以介紹自己去香港謀生。
當年剛剛二十多歲、喜歡闖蕩的周令釗當即收拾行囊,招呼胞弟,同赴香江。因為才華出眾、技法純熟,周氏弟兄很快在香港扎下腳跟。特別是周令釗操刀的電影舞美,總能驚艷同業,深受觀眾歡迎。1948年,應徐悲鴻聘請,周令釗回到北京在國立北平藝專(後改名中央美術學院)執教,先後任教於實用美術系、版畫系、壁畫系。如今七十餘年已逝,當年的香江情緣至今仍清晰地保存在老人心底。
周容告訴記者,繼創作完成戊戌狗年郵票後,父親將稍息一段時間,將精力轉至整理自己作品全集上面。此外,湖南「湘資沅澧」四條江中父親已經畫過沅江和澧水,因此再畫下湘江、資江,完成「手繪四江」,是父親的另一個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