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馬琳北京報道:多位經濟學家28日在《財經》年會上論道中國經濟發展時指出,當前中國經濟軟着陸把握大,全年GDP增速將達到6.8%,但不能因此就對明年GDP設定過高目標,應該留出更大的空間來進行結構調整。
在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看來,當前中國經濟軟着陸已經有相當大的把握,「L形轉換的尾巴似乎拉出來了」。但隨着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環保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收入分配問題都是潛在風險威脅,需要通過改革攻堅克難的問題。一個明顯的信號就是十九大報告通篇不提GDP,這顯示出一種趨向,質量第一、效率優先,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表示,今年到現在為止,可以說經濟穩中向好,數據上有不少亮點,尤其是企業利潤增長比較多。「(明年)我更傾向於把增長目標定得適度一些,這樣可以有更大的空間來實現結構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認為,當前中國的投資增速確實偏快,應該讓它逐步降下來。從結構上來講,民營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已經超過60%,政策制定應該鼓勵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並相應降低國有企業投資,讓市場機制去尋找真正的新興產業在哪裏。
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強調,GDP並不需要過於高速的運轉,即使慢一點,也沒有關係,投資太大,槓桿太高,產能過剩,實際隱含了很多經濟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