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活着做遊子 死不能做遊魂

時間:2017-11-17 03:16:40來源:大公網

  圖:高秉涵準備帶老兵李乃信的骨灰回大陸。骨灰放在高秉涵地下室的小床上,他帶回大陸的近兩百罎骨灰都曾在這地下室「小住」/受訪者提供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1949年13歲的高秉涵隨逃難人潮去到台灣,不料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骨肉分離。直至42年後,1991年55歲的他才得以回到山東故鄉探親,但等待他的卻是母親的孤墳。高秉涵還是「幸運」的。許許多多的老兵在台灣孤寂一生,到死也沒能再看到故鄉一眼。為了達成老兵們的遺願,這30年來,高秉涵一共抱了近200罎台灣老兵的骨灰回大陸,最遠的送到新疆。一開始有人揶揄他從律師變成「法師」,後來卻深深地被他感動。高秉涵於2012年被評為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大公報記者 蔣煌基

  10月24日深夜,位於台北家裏地下室,83歲的高秉涵正輕輕擦拭着亡故台灣的老兵李乃信的骨灰盒,像老朋友般叮囑着:「老哥你別急,明天我就帶你回家。」高秉涵的地下室有十多平方米,是他的書房。他帶回大陸的近200罎台灣老兵骨灰,都曾在這地下室「小住」。有時工作太晚了,高秉涵就跟「老哥哥們」一起,睡在這地下室。第二天,高秉涵捧着骨灰盒,從台北松山機場飛往上海,親手將骨灰盒交給了李乃信的女兒。

  「死了也要回家」

  高秉涵知道,那些孤苦無依、思念故土的台灣老兵,畢生的心願就是回到大陸家鄉。但很多思鄉情切的老兵,一輩子都沒盼到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的那一天。高秉涵說,「老兵們有句口頭禪:活着做了游子,死了不能做遊魂,活着要回家,死了也要回家。」

  當年老兵們牽着高秉涵的手到台灣,如今他把亡故老兵們的骨灰一罎一罎地捧回大陸,讓他們落葉歸根,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高秉涵說:「對於父母,我的『孝』交了白卷,因為我沒有機會。但我現在也在盡孝,我帶老兵們回家,我把我的孝轉給了社會,轉給了家國。」

  1992年,高秉涵抱着第一位老兵王士祥的骨灰「回家」。1995年,200多名當年從菏澤一路歷經戰火和逃難來而來的人組成了「菏澤旅台同鄉會」。高秉涵因為赴台時年齡最小,在會裏也最年輕,被推選為會長。老兵們對高秉涵的囑託就是:「你現在不能死,一定要等我們死了,把我們『送回家』後才能死。」從那一回開始,抱老兵骨灰「回家」就成了高秉涵的使命。

  義舉被誤當販毒

  30年來,高秉涵抱了近200罎台灣老兵的骨灰。然而,高秉涵的義舉卻頻頻遭到誤解。他捧着骨灰罎回大陸時,常常被海關人員懷疑骨灰罎裏裝着的是毒品,後來經過檢查才澄清了誤會。每次領取老兵骨灰後,他都會把骨灰罎暫厝在家裏的地下室,以致周圍鄰居還以為他不做律師,改行做法師了。

  每次臨近返鄉,高秉涵都會到花蓮、宜蘭等地的軍人公墓,將等待回鄉的骨灰罎接走。軍人公墓裏,有着上萬罎的骨灰,貼着相片,有名字、有籍貫。最令高秉涵難忘的是,有一次他到花蓮軍人公墓辦理骨灰遷移手續,正好碰上颱風,交通中斷,他只好抱着骨灰罎,在一個小亭子待了一整晚,隔天才下山。

  大多數拜託高秉涵的老兵都是孤老,和大陸的家人無從聯繫,在台灣也是無兒無女、孤身一人。帶着他們的骨灰「回家」,「家」卻常常沒有方向。高秉涵說,「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去世老兵都沒辦法找到家人,我只能按照他們的交代,將骨灰撒在他們所要求的村口、土地或已經無法辨明的老屋方向。」

  高秉涵不僅送老兵骨灰回家,每年清明或中秋還陪在世的同鄉一道返回大陸故鄉,「我答應過他們,只要還有一個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們一起回去」,高秉涵說,「我抱着那一罎又一罎的,不是老兵的遺骨,而是滿滿的鄉愁。就讓我們這一代人的鄉愁把海峽填滿吧,讓以後回家的人路不再遙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