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粵200工匠雕「一帆風順」慶回歸

時間:2017-06-21 03:16:47來源:大公網

  圖:據介紹,製作「一帆風順」玉雕龍頭的玉石是工作人員冒着傾盆大雨在礦山中找來的。圖為工作人員正在雕刻「一帆風順」的龍頭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時刻,內地很多省份都紛紛精心準備各種回歸禮品。與香港一水之隔的廣東,贈送的是一尊名為「一帆風順」的玉雕。如今,20年過去,回想起當年耗費近50噸特級信宜玉、由時任廣東省省長盧瑞華親自勾勒創意圖、近200名工作人員奮戰43個日夜製作而成那艘三帆鼓起、在激流中昂首前進的龍船,時任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代表譚偉彬說,那是滿載着當年廣東7000多萬民眾誠摯祝願的禮物,「物重情更重」!

兩地融通

  1997年3月16日,譚偉彬臨時接到通知到廣東省政府開會的時候,對於即將落在身上的艱巨任務一無所知。香港回歸之日,廣東省政府將用廣東出產的南玉(信宜玉)製作一艘龍船,作為禮品送給香港特區政府,且要求6月初完成製作。

  省長盧瑞華親畫創意圖

  從開會布置任務,到確定創意用了三天時間。不說不知道,這個創意由時任廣東省省長盧瑞華親自勾勒。譚偉彬說,當時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和信宜市政府都紛紛送審圖稿,但似曾相識的設計並沒有得到認可。最後,盧瑞華自己畫了一幅一個圓球上承托着一艘三帆龍船的概念圖。

  當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系主任曹國昌教授將盧瑞華省長的創意重新描繪成平面圖、南方玉雕廠勾畫好分解圖,工藝美術界人士都被驚艷到了:一個圓球底座上,一艘龍頭高昂,龍尾飄逸,鼓滿風帆的龍船正在乘風破浪前行,船上亭台樓閣,花繁簇擁……這個設計方案得到中央批准,並定名為大型玉雕「一帆風順」。

  1997年4月18日,「一帆風順」在廣東信宜正式開工,而這時候製作龍頭的完美玉料還沒有找到。事實上,廣東選取了俗稱為「青料」的上等南方碧玉來製作「一帆風順」,當時信宜市深入礦山、工廠甚至私企中尋找原材料,從近千噸的礦石中選出了50噸優質玉石。其中,製作龍頭的玉石還是工作人員冒着傾盆大雨在礦山中找來的。

  玉料難求,「一帆風順」在創意造型和製作工藝上同樣是前所未有。技工要在圓球中間鑽一個直徑9公分的圓孔,以便安裝鋼軸把球體固定在車床上。當時已經年逾花甲的老技工馮有輝憑着專業技藝改裝了鑽床,用合金鑽石插筒吸鑽的方法進行定位鑽孔。10個小時的連續奮鬥,鑽刀一點一點的下去,終於讓軸心不偏不倚貫穿球體。球體固定後,馮有輝用車刀隨導軌圓周性轉動對玉球進行切削。如果不是親眼見證,譚偉彬都不相信用土機械土辦法,可以把一個笨重粗糙的石料,變成一個精美圓潤的鏡面玉球。

  僅用20%時間即完成任務

  今天創作大型玉雕有各種先進機械設備配合,一噸多重的圓球,只需要鏟車一個動作就能完成搬運,但在1997年,將1.57噸的玉球連底座從車間搬到驗收大堂進行安裝,就需要23名工人合力配合。當長高各2.88米的「一帆風順」玉龍船雄偉地矗立在世人眼前時,為此奮鬥了43天的專家工人們都不約而同的報以熱烈掌聲。

  譚偉彬告訴記者,按照正常工作時間,「一帆風順」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工作組全體人員日以繼夜的加班奮戰,硬是用約20%的時間就按時按質完成了任務。譚偉彬當年見證了「一帆風順」這個奇跡誕生的全過程。他說,盼望香港像這回歸禮物祝福的那樣,繁榮昌盛,一帆風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