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我們的香港故事也很勵志  

時間:2017-03-08 03:16:34來源:大公網

  學習英語揭開事業篇章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飛達帽業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顏寶鈴告訴記者,自己在香港的奮鬥史,就是一部勵志片。在她的朋友圈,也有許多80年代赴香港發展的。但是大家到香港,語言都是障礙。不僅是粵語,想要更好的發展機會,學習英文是一道必過的門檻。回憶起當年學習英語的勁,顏寶鈴說,正是從此打開了自己事業奮鬥的篇章。

  顏寶鈴坦言,趕上時代發展機遇和香港回歸的政策優惠,與香港一起成長發展,才有了現在的成就。

  今年恰逢香港回歸二十周年,顏寶鈴希望香港「人和政通」,香港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優勢,民生得到改善,市民幸福感能夠更強。

  十五年救助弱視兒童

  祖籍北京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馮丹藜的名片上,最顯著位置排列着各種社會團體和公益組織的頭銜,而在最下端位置,則顯示着商界職務。與商業身份相比,馮丹藜更珍惜與公益慈善的緣分。

  曾是香港東華三院總理的馮丹藜,早年在香港,率先捐資80萬元支持該院歷史文物修復工作。此前,她也已捐資200萬元成立歷史文化文物傳承修護部門。此外,馮丹藜更是善於調動自己在香港與內地的資源優勢,15年如一日醉心於弱視兒童的救助。自爆周周都在內地與香港往返的她,也為香港回歸20周年,祈求香港能夠快速搭上國家「一帶一路」的快車,迎接新的發展機遇。

  兩歲到香港 從未想離開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健儀透露,自己在兩歲時被家人從廣州帶到香港。從小在香港長大的她,家就是香港。一直以來,從沒想過離開香港的劉健儀坦言,全球化下,各國競爭更加激烈。國家的崛起,在國際的地位舉足輕重。香港雖為國際城市,與內地的關係無需贅言。

  此前,劉健儀多次為女性發聲,呼籲丈夫多承擔一些家庭責任和義務,支持妻子工作。她希望,接下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經濟繼續保持發展,民生得到改善,祝願香港越來越好。 (記者 胡若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