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中國外匯管理局公布2017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其規模降至29982億美元,較2016年12月下降123億美元。但與上年同期相比,外儲規模少降872億美元,與上月相比少降288億美元,降幅均明顯縮窄。
中國外儲變化引起全球市場的廣泛關注。雖然外儲變化中包含積極因素,但仍有部分媒體持續炒作「中國資本外流」,有的還再次聒噪「中國衰退論」,這與跨境資金流動更趨平衡的事實不符。
回顧中國外儲的變化,本世紀初以來,中國外儲規模自1655億美元開始迅速增加,到2006年突破萬億美元,2014年6月達到歷年最高點為3.93萬億美元。之後中國外儲緩慢下降,在2017年1月跌破3萬億美元關口。
中國外儲快速上升主要動力來自貿易順差及「熱錢」湧入,下降主要是貿易順差回落與中國海外直接投資上升。在短期美元走弱和國際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國資本流出壓力已出現緩解跡象。
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經常專案保持順差、財政狀況較好、金融體系穩健的基本面不變。這些有利因素將繼續支持人民幣成為穩定的強勢貨幣,也將促進外儲規模保持在合理充裕水準上。
公眾對於中國外儲下降也不必過度解讀。2016年在全球跨國投資總量有所下滑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813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特別是美國、歐盟28國對華實際投資大幅增長,同比分別增長52.6%和41.3%,也反映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態度。
2016年中國外儲降而外資投資升,跟風炒作的錢在跑,砥礪支持的錢在進。這「一升一降,一進一出」,反而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穩定、持續發展更為有利。
所以,中國外匯儲備破「3」沒啥大不了的,人們需要予以關注,但不必過於擔憂。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說的那樣,「擼起袖子加油幹」,中國的成績是幹出來的。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