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中國三艘以「龍」命名的潛水器6日在青島中國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匯合」,無人潛水器「海龍二號」和「潛龍一號」與較早前入駐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三龍聚首」,為未來航次中協同作業、共探深海奧秘揭開序幕。「蛟龍」號新母船正在建設中,料於2019年3月下水,屆時這艘母船可同時搭載、「三龍」探海,成為建設海洋強國利器。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報道: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介紹說,載人潛水器的「蛟龍」系統,是由科學家下到深海親自進行精細地觀察和作業;無人有纜「海龍」系統,是通過電力和信號供應的一個纜來支持的大深度水下作業;無人無纜「潛龍」系統,能在底下進行長時間的作業。「三龍」可以搭載科學家和相關調查作業工具進入深海,並利用不同類型的作業工具實現深海探測和取樣,是未來深海開發的關鍵核心裝備,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李波表示,「海龍二號」和「潛龍一號」完成研製和海上試驗後仍分散在各研發單位,無法形成「協同作業、安全救助」海上整體實力。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因此決定將「海龍二號」和「潛龍一號」放在青島中心開展業務化應用,與「蛟龍」號協作。
深潛基地比肩美俄法日
中國國家深海基地項目為「三龍」聚首提供條件,它將為深海科學考察、潛水器維護升級和其他深海高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提供公共平台,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五大深海技術及裝備支撐保障基地,與美、俄、法、日四國相關設施並肩。
李波稱,「三龍」可互相取長補短,將使不同類型的科考作業同時展開,提升深海科考作業能力和作業效率。舉例,將來到達目標作業海區後,可利用船載設備和「潛龍一號」進行地形地貌等基礎調查,再利用「海龍二號」和「蛟龍」號進行精細調查,實現「三龍」協同作業。同時,「三龍」可互為保障,若有其中之一發生故障,其他潛水器可提供救援。
中國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軍表示,國際上最著名的深海技術及裝備保障基地,都會同時運營載人、自治和纜控潛水器。建設海洋強國,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三部曲」戰略,使「三龍」迎來高效應用與發展的機遇期。
于洪軍認為,「三龍」將成為中國開展深海資源勘查和深海前沿科學研究的重要利器,助力中國深海科學研究走向國際前沿。
于洪軍表示,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將基於「蛟龍」號試驗性應用,研究探索適應於「三龍」業務化應用的運行機制。按計劃,新的「蛟龍」號工作母船將於2019年建成下水,屆時「三龍」可同行出海探秘大洋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