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楊向明接受記者採訪\大公報記者楊奇霖攝
「步行近千公里,這是二○一六年我在保護區調查褐馬雞數量及分布的野外工作里程數。這僅是我個人GPS顯示的數據,我們團隊的數據大概有六千公里。」二○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山西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楊向明告訴記者。
褐馬雞是中國特有的鳥類,屬雞形目雉科鳥類,因通體濃褐色,羽毛披散下垂形似馬鬃而得名。褐馬雞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瀕危物種,僅分布於華北地區。山西省呂梁山脈是全國褐馬雞最大的分布區,而龐泉溝則是褐馬雞分布密度最集中的區域,被譽為「褐馬雞故鄉」,目前共有二千餘隻褐馬雞。
從事褐馬雞保護工作將近三十年的楊向明,徒步在野外尋找記錄褐馬雞以及其他鳥類的分布情況是家常便飯。
「其實在野外工作,很多時候不是先看到,而是先聽到鳥聲。通過鳥的叫聲,來分辨鳥類,現在我已經練就了聞聲識鳥的技能,還發表過幾篇鳥類學領域的專業論文。」楊向明說。
去年,楊向明通過野外拍攝的照片,發現了山西文獻資料中沒有記載的11種新鳥類。
冀褐馬雞成「國鳥」
歷史資料表明,褐馬雞一直伴隨着古老的華夏文明存在,如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新生帶地層中就有距今約六千萬年的褐馬雞化石。一直以來,民間都有將褐馬雞定為「國鳥」的呼聲。
「其實在古代,褐馬雞就被作為國鳥,只是古代的稱呼不同而已,曹植還曾為褐馬雞做《鶡賦》。」楊向明表示,褐馬雞的生存與古老的華夏文明緊密相連,亦是中國特有的珍禽,擁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記者 楊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