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南京館藏文物展生肖雞五德

時間:2017-02-03 03:16:19來源:大公網

  圖:清雍正白地粉彩雄雞花卉瓷盤

  2017是中國農曆雞年,南京博物院於今年1月在特展館舉辦《錦繡雞─南京博物院藏雞文物特展》,展出的近200件館藏雞文物包括了玉器、瓷器、銅器、石雕、琺瑯器、紫砂器、緙絲、織繡、繪畫、木刻年畫、面具、剪紙、郵票等,鮮明的傳統文化特色,吸引了眾多觀者。\文、圖:大公報記者陳旻

  本次展覽分三個篇章,聞雞起舞──酉雞篇,包羅萬象──藝術篇,妙趣橫生──民俗篇,從不同側面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雞的各種形象。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在展覽前言中寫道,雞,尤其是雄雞,深受廣大民眾喜愛。牠華美艷麗,猶如身披錦袍,牠「一唱天下白」,猶如希望使者……

  他表示,在十二生肖中,雞被認為是一種承載着德行與正義的動物,在中國古代,人們很早就把雞視為世俗中的太陽鳥,崇拜有加。文、武、勇、仁、信,被稱為雞的五德。

  龔良認為,從儒家傳統觀念中引申出的這五種美好德行,被人們賦予了雞。十二生肖中只有雞享有如此榮光。在中國民間,更將雞視為吉祥物,既可辟邪,吃掉各種毒蟲害蟲,又能迎新,帶來吉祥與喜慶。

  青釉雞首壺滋潤細媚

  進入展廳,一件十四至十七世紀的青釉提樑天雞壺進入視線,一隻雞昂首佇立,口微張,似在啼鳴,造型簡練古拙,雞的形態生動可人。「自古陶重青品」,通體青釉優雅、含蓄,滋潤細媚,令人怦然心動。

  據介紹,雞首壺最早出現於西晉時期,由浙江地區的越窰首先創製。此次展出的雞首壺年代有西晉、東晉、隋、唐、南朝等。西晉時雞首壺器形較小,圓腹,肩部貼一雞首,小而無頸。東晉時,其主體也是圓腹盤口壺,但雞首下有短頸,喙由尖變圓,冠加高,雞尾消失。至南朝時,壺身整體加高,雞頸伸長,盤口加深,柄也加高,肩部繫多為雙繫。隋代壺身更高,雞頸不僅更長,而且作仰首啼鳴狀。

  另一件「雞頭人身紅陶俑」造型別致,頭為雞,身體卻是人,身着長袍,雙手合攏,溫文爾雅。據南京博物院專家介紹,此為鎮墓獸。唐代盛行鎮墓辟邪,地面置石獅、石人等;地下置鎮墓獸、武士俑、天王俑、十二生肖俑齊全。雞在古時象徵勇敢守信,古人便以雞驅邪。

  清代粉彩雞秀逸柔麗

  南京博物館此次展出的雞文物中,清代雍正白地粉彩雄雞花卉瓷盤、清乾隆粉彩雞缸杯、「彩華堂製」鬥彩雞紋瓷調羹等瓷器格外引人注目。

  其中,清乾隆粉彩雞缸杯,為清代仿成化鬥彩雞缸杯。該杯斂圓口,深壁,淺圈足。胎質稍厚,外壁繪有庭院頑童戲雞圖,青花坡石、青翠綠葉下,公雞昂首挺立,雛雞悠然玩耍,一旁小兒抬足逗公雞,神情俏皮可愛,畫面精美,色彩絢麗。

  另一件清代雍正白地粉彩雄雞花卉瓷盤則完美顯現雍正粉彩繪畫風格精緻秀逸與精妙入神。這件瓷盤在白釉上繪有兩隻威武強悍的公雞,一隻昂首怒目,另一隻俯身前行。兩隻公雞均英姿雄武,尾羽富有光澤似黑緞,四周以花卉裝飾。瓷胎精細,釉面白淨,用流利柔和的線條勾勒花瓣,表現其舒展、嬌艷、淡雅、柔逸,使粉彩的柔和更能充分顯現其清麗的美感,清新悅目。

  粉彩是雍正時期創燒的彩瓷新品種,吸取了五彩與琺瑯彩之長,對傳統的釉上彩料和畫風進行改進,形成獨具一格的秀逸柔麗、淡雅宜人的時代風格,令康熙時名重一時的五彩黯然失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