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美國新總統特朗普正式走馬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剛一入主白宮,特朗普就已接連發出兩道「聖旨」:退出TPP,在美國邊境建「長城」。外界都紛紛猜測,第三把火是否很快會燒向中國。其實,地產大亨出身的特朗普,早已暗中撥響了自己的「如意算盤」。
從剛一當選開始,特朗普就不顧奧巴馬尚在台上,開始「推特治國」,接連就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向中國發難。不少人奇怪,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幾乎沒有直接談及台灣和南海問題,但為什麼他一當選就開始大打台灣和南海牌,這背後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
競選中主張「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在向選民們拉票談到中國時,據統計七成以上言論是「赤裸裸」的經貿問題,他大聲向美國選民承諾,上台將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45%關稅等,強調美中經貿要走「雙行道」。外界普遍預料,特朗普上台後,將對中國大打經貿戰。
但是,精明的特朗普顯然知道,經貿戰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直接出擊,中國亦有很多反制牌可以回擊,最終結果將是得不償失。於是,他打算「曲線救國」,拿台灣和南海問題開刀,以政逼商向中國施壓,以期在經貿上得到好處。正如他在2016年12月11日接受福克斯新聞網的專訪所言:「我充分理解一個中國政策,可是除非我們與中國在包括貿易等其他方面達成協議,否則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非要被這個政策綁住。」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近期加息的靴子,為何此前一直遲遲不肯落下。這其中的原因,除了美國國內因素等考量外,亦是在等待時機。美聯儲加息,說得直白一點,無非是想讓國際上流動的資本重新回流美國,提升美國市場的投資活力和吸引力,刺激美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同時也製造國際上的人造經濟危機,為未來華爾街在國際上低價收購優質資產做準備,進而保持美國經濟和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
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近年全球經濟低迷中一枝獨秀,始終保持7%左右高增長,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也成為了全球資本聚集的窪地。注定要用經商辦法經營美國的特朗普,顯然知道,只有製造緊張,讓亞太地區不太平,才能達到加息的真正目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南海問題逐漸降溫之時,美國仍不斷刻意挑起爭端的原因之一。
但這次特朗普顯然選錯對象。對中國而言,主權問題事關大是大非,決不可能犧牲核心利益在主權問題上與特朗普談交易。特朗普企圖以南海和台灣問題為要價,向中國「獅子大張口」,最終將注定會是被打掉門牙,中國和平崛起亦是大勢所趨,不會發生根本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