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京副中心現1092戰國至清墓葬

時間:2016-11-25 03:16:52來源:大公網

  圖:市政府發掘現場 北京市文物局提供

  ﹋24日,北京市文物局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今年2月至9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的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介紹,此次考古工作共發掘戰國至清代墓葬1092座,同時出土漢代城址一座,考古資料證實,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區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

  大公報記者譚笑北京報道

  通州區位於北京市東南部,區域面積達906平方公里,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具有大量古建築、古遺址及優秀近現代建築等文物。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王有泉介紹,為確保副中心建設工程的前期考古工作順利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9家具有考古團體領隊資質的2000餘人,積極支援副中心考古發掘,共同完成101.3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勘探面積相當於142個足球場大小,還有4萬平方米的發掘任務。」

  發現漢唐窰址69座

  在此次考古工作中,除出土的千餘座古墓和一座漢代城址,還出土了漢唐窰址69座、灰坑8座、水井8眼、道路3條,各類陶器、瓷器、釉陶器、銅器、鐵器、鉛器、料器、皮革器等文物萬餘件(套)。同時還對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墓葬、窰址、地層剖面共計69處遺跡採取了整體遷移保護措施。

  于平介紹,此次出土的大量戰國至漢代墓葬形式多樣,為研究北京戰國晚期到漢代以來的考古學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大量文物為探索北京東部地區漢代以來的社會文化面貌、經濟發展狀況、人口密度和分布、喪葬習俗等提供了證據。這些考古資料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區域至少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特別是東漢時期社會繁榮、人口眾多,是宜人宜居之地。

  漢代古城牆可閉合

  于平介紹,今年7月至9月,北京市進一步對發掘的漢代城址——路縣故城進行了總範圍約50多萬平方米的考古勘察,其中,路縣故城的城牆基址保存較好,四面城牆基址基本可以閉合,城址平面近似方形,城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

  在路縣故城內還發現了一條南北向的明清時期的路面遺存和一條南北向的遼金時期的路面遺存。此外,路縣故城的南城牆牆基外側約11-13米處發現有護城河道遺存,河道走向基本與城牆基址走向平行,寬度約30至50米。

  路縣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區唯一的秦漢城址,它在北京作為早期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交通、經濟、軍事意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