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自己出資 測試風控模式

時間:2016-11-01 03:16:28來源:大公網

  圖:分子時代公司內景 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攝

  【大公報訊】記者毛麗娟報道:「P2P的模式是好的,國家政策也在推動互聯網分金融的發展,但為何近年一些P2P頻頻出事?」曹俊良認為,最大問題出在資金鏈的不透明。

  「我們想改變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生態,所以分子時代以自有資金500萬(人民幣,下同,約合572萬港元)對自身平台的風控模式做了測試,希望能找到一個不傷及到投資者本金的投資模式。」曹俊良解釋,分子時代自2015年9月開始,已出資500萬元企業自有資金去採購經過嚴格風控篩選後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債權,資金分散到大約80-100家篩選過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持有每家機構理財產品的資金比例不大於總資金池2%。經過長達8個月的測試,投資平台超過100家,目前無任何一家平台出現壞帳。

  曹俊良表示,分子時代經過嚴格風控篩選後的互聯網金融平台主要是:上市企業全資或控股平台,國資企業平台,多輪融資後的平台,大型集團背景平台等。由於採購的均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債權,全部債權持有情況可查可見,無法偽造,可真正做到100%資金透明。並開放給投資人隨時抽查不同債權的真實持有額度。

  「未來,投資分子時代平台上債權的收益目標將被定在10%,依據目前投資單一互金平台產品不得多於總資金2%的規定,假設投資50家經過分子時代篩選的平台,只有超過5家倒閉,投資者的本金才會被傷及。」陳宇航透露,分子時代還將300萬資金作為首期風險儲備金,預防壞帳出現時,補貼給投資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