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河北石家莊一診所內,醫生在為病人看病\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古寧深圳報道:日前在深圳舉行的首屆中國非公立醫療事業發展大會上,有專家透露,目前內地非公立醫療機構已達22萬餘家,包括各級各類專科和綜合醫院、門診部診所、體檢機構、檢驗影像機構等第三方醫療輔助機構、高端醫療、醫養結合、康復和健康管理機構,以及基於互聯網的新興醫療服務機構。截至2015年,內地非公立醫院數量佔全國醫院總數的比重已超過53%,首次超過了公立醫院,一個差異化、多層次和多元化的醫療服務格局已初步形成。
10月29日-31日,首屆中國非公立醫療事業發展大會在深圳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以「匯聚健康力量,鑄就健康中國」為主題,旨在展示內地非公立醫療行業的發展成果和形象,研討在深化醫改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國家戰略中,非公立醫療機構的作用、使命和發展方向。
深圳社會辦醫佔八成
早在2013年、2015年,國務院分別出台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推動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而在此前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更是將「發展健康產業」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五大工作內容之一,支持和引導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尤其要促進醫療、養老、旅遊、健身休閒、互聯網+、健康食品等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把健康產業發展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當天,記者了解到,新一輪醫改以來,深圳將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辦醫,擴大醫療健康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初步形成了多元辦醫格局。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深圳社會辦醫療機構總數達到2869家,約佔深圳醫療機構總數的80%。床位數、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數分別佔深圳總量的21.1%、33.8%,門診量、住院量的比例分別佔深圳總量的24.16%、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