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圖為金陵刻經處複製的《降書》\大公報記者賀鵬飛攝
【大公報訊】記者賀鵬飛江蘇報道:9月9日是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紀念日,金陵刻經處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合作完成一份原件複製的雕版印刷《降書》,以這一特殊方式紀念71年前那場來之不易的偉大勝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禮堂內隆重舉行,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儀式,並接受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遞交的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簽署的投降書。
金陵刻經處工作人員吳曉波說,《降書》是中華民族14年浴血抗戰的歷史鐵證,其原件現存放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很多大陸同胞無緣見到。為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找到金陵刻經處,提出採用傳統木刻雕版印刷技藝複製一份《降書》,提醒國人勿忘歷史。
始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金陵刻經處,是中國近現代首家由佛教學者創設、集編校、刻印、流通為一體的佛教文化機構,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雕版印刷技藝」的保護單位之一。
第六代傳人主理
接到複製《降書》任務後,金陵刻經處決定由第六代刻版傳人馬萌青等4位大師合力完成。雖然《降書》僅有891字,但複製起來不容易。吳曉波說,刻版時需模仿原件筆法,稍不留神可能前功盡棄,最終花近1個月才完成。為了體現歷史滄桑感,印刷《降書》紙張選用仿古宣紙,文字和邊框進行分別雕刻,然後拼接在一起進行套印,並仿照原件使用的紅白藍三色色帶裝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