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花山岩畫申遺成功,實現中國岩畫申遺「零」的突破 大公報記者胡進攝
7月15日下午3:25,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審議表決後宣布,具2000多年歷史、記載壯族先民駱越人祭祀景象的「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藝術文化景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地目錄,一舉填補了中國世界遺產在岩畫方面的空白。/大公報記者蘇徵兵、朱曉峰南寧報道
本屆共有29個遺產項目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還包括申請自然遺產的中國湖北神農架。至此,中國已擁有世界遺產49項,其中文化遺產35項,世界遺產總數僅次於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位。
廣西左江花山岩畫成功申遺,不僅實現廣西在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上的「零突破」,也填補了中國世界遺產在岩畫方面的空白。當日,位於左江邊的城中鎮耀達村笆耀屯的花山岩畫觀景平台上,資深道公仙婆60人現場祭祀,30面花山銅鼓齊鳴。當晚還舉行了花山申遺聯歡晚會、篝火晚會和人本土樂隊音樂狂歡晚會。
百公里岩畫群逾4000圖像
據廣西寧明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朱秋平介紹,廣西左江花山岩畫點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布,從上游的寧明縣珠山岩畫開始,截至下游的江州區萬人洞山岩畫,共包含38個岩畫點109處岩畫4050個圖像,沿江分布總長度105公里,是中國南方乃至亞洲東南部區域內規模最大、圖像數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紅色岩畫群。左江花山岩畫點大都位於江河的拐彎處,面向來水的高大峭壁上,畫面大多距水面15至100米,最高130米。
岩畫使用鮮明而強烈的赭紅色顏料繪製而成,圖像大致可歸納為人物、典型器物、動物三大類,以人像為主。其畫法和成畫年代、作畫顏料等也是眾說紛紜,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樣成未解之謎。朱秋平認為,花山岩畫是戰國至東漢時期當地壯族先民駱越人群體祭祀遺留下來的遺跡,距今約2000多年歷史。
左江花山岩畫有它的原創性、典範性與稀缺性。它以「蹲式人形」為主題,風格高度統一,在世界範圍內屬於獨創;蹲式人形圖像在岩畫中的比例高達82%,在世界岩畫中首屈一指;它的繪製者在萬仞崖壁上持續、有意識地作畫,作畫位置之奇險,難度之大,舉世無雙;多達2600多個的圖像數量,也讓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岩畫畫板」。
盼與港旅遊文物保護合作
廣西崇左市委書記劉有明接受媒體集體採訪稱,崇左將抓住花山申遺的契機,推動文化旅遊發展上新台階。
據悉,廣西旅遊機構已經針對花山岩畫申遺成功後的旅遊業發展,作出了相應的規劃,多條旅遊線路的設計和推廣早已在準備中,未來將迎來旅遊業發展的一輪高潮。廣西有關方面表示,期待在文物保護和旅遊市場開發方面,依託香港與國際接軌的成熟經驗,加強與當地的合作。
廣西花山岩畫目前已開展了16個保護工程項目和課題研究項目,已完成花山岩畫第三期保護工程並通過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評審驗收,江濱申遺公園、花山岩畫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花山岩畫保護監測站也在加緊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