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華人獨資企業東方國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設立中醫藥工廠 資料圖片
早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前,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投資、建項等「走出去」戰略已開始布局。每一次中國公司的海外行為都會引起不少關注,卻並非所有聲音都是正面的。一方面,海外媒體往往對中企行為進行了政治性的解讀,另一方面,外來企業容易遭遇來自目的地國家民眾的懷疑與戒備。中國石化集團新聞發言人呂大鵬對此表示,尊重當地風俗,加之利用自身優勢真正幫助到當地經濟,贏得當地民眾的支持,才是中企在海外「站得住腳」的金字招牌。
為解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塔馬哈賽特居民生活飲用水問題,阿爾及利亞政府計劃修建一條約1258公里的大口徑輸水管道,該項目被當地人稱作「民心工程」,可見意義重大。從2007年中標,到完成通水工作,中石化下屬公司比合同工期提前近5個月讓撒哈拉沙漠的居民喝上清潔的飲用水,因而也被阿國總統布特弗利卡大加稱讚為「生命之水、友誼之水」。
談及經驗,呂大鵬認為,核心技術決定企業能夠「走多遠、走多久」,而中企在海外行為凸顯的社會責任,決定企業能否很好地融入當地。呂大鵬表示,以往海外對中企的抵制往往來自於中企在當地大量使用中國員工,影響當地居民的就業。中石化在阿國項目的成功不可埋沒的原因是堅持使用本地員工,這樣不但可以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還能夠順暢地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大大提高合作效率。
(記者 譚笑)